老赖借钱不还10万怎么办?微信聊天能当证据吗?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结果到期后对方装失联、玩消失,电话不接,信息不回,朋友圈倒是天天更新——旅游、聚餐、晒新车,就是不提还钱的事,你说气不气?尤其是那笔钱对你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比唱得好听:“下周一定还”“我发誓绝不拖欠”,结果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过去了,催一次回一句“在凑了在凑了”,再催就玩消失,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朋友圈都屏蔽你,你心里憋屈得不行,钱不多不少,告吧怕麻烦,不告吧又咽不下这口气。
别急,这种情况,其实你手里可能早就握着一张“王牌”——那些你以为只是情绪发泄的微信聊天记录,很可能就是打赢官司的关键证据。

我见过太多当事人拿着手机来找我,一脸无奈地说:“张律师,他就欠我两万块,我能把他怎么样?”可当我一条条翻看他们的聊天记录时,却发现里面全是“你自己说好借三个月的”“上个月你说发了工资就还”“你当时还发了身份证照片给我”……这些话,看似琐碎,实则句句都是法律上的“自认事实”。
要知道,在法院眼里,电子数据和纸质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只要你能证明这些聊天记录是真实的、完整的、未被篡改的,并且对方身份可以确认,那它就能成为你追债路上最有力的武器。
但很多人败就败在“不会留证据”,只有一句“记得还我钱啊”,对方回了个“嗯”,这就不够,你要的是什么?是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确认——他亲口承认“我借了你两万”“我月底前还你五千”“上次转账是你借我的生活费”,这种话,一字千金。
下次遇到借钱不还的老赖,别光在心里骂,冷静下来,做三件事: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你拖得越久,对方越有时间转移财产,而你的证据也可能因为手机换新、账号注销而丢失。
以案说法: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借给同事1.8万元应急,没打借条,只有微信记录,起初对方还态度良好,后来直接失联,小林几乎要放弃,直到她把所有聊天导出打印,发现对方曾亲口说:“这笔钱我年底一定还,实在不行你去法院我也认。”我们以此为核心证据起诉,最终法院判决对方全额返还。
关键点在哪?不是金额大小,而是对方在聊天中明确承认了借款事实,哪怕没有借条,只要有这句话,法律就认定借贷关系成立。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当事人持有的微信聊天记录、短信、电子邮件等电子数据,能够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可以作为提起诉讼的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将电子数据列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微信聊天记录只要真实、关联、合法,完全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律师总结:
别再觉得“熟人借钱不用留证据”是讲情义,真正的成熟,是既重感情,也守底线,你可以帮人,但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面对老赖,不必羞于谈钱,更不必怕伤感情——真正伤感情的,从来不是你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对方心安理得地侵占你的好意。
每一次沉默,都是对失信者的纵容;每一次取证,都是对诚信社会的守护,钱不多,也要争个理;人再熟,也要留条路,法律站在你这一边,前提是——你得先迈出维权的那一步。
别让善良,成了别人眼里的软弱。
老赖借钱不还怎么办?微信聊天能当证据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比唱得好听:“下周一定还”“我发誓绝不拖欠”,结果一个月、两个月、半年过...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