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主体如何认定的

普法百科2秒前1
法律解析: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一般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是有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义务的自然人或单位,如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个体工商户等。对于单位犯罪,要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没有对犯罪主体作出特别的限制,这表明该罪是一般主体犯罪。这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实施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且达到一定条件的行为,都可能构成此罪。

自然人作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主要是那些具有支付劳动报酬义务的人。例如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如果其雇佣了劳动者,就有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当该经营者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就构成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另外,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也可能成为该罪的主体。即使其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实际掌控着公司的运营和财务,在有能力支付员工工资却故意不支付时,也会被认定为此罪的主体。

单位也可以成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这里的单位包括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等。当单位实施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时,要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比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决定不支付员工工资,并且通过公司的决策程序来实施这一行为,那么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就属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而负责具体执行不支付工资相关事务的人员,如财务人员等,可能属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在认定主体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判断。要确定行为人是否真正具有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以及其行为是否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构成要件。只有综合各方面因素,才能准确认定该罪的主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
分享举报
工伤鉴定走哪些程序
« 上一篇3秒前
×
25
2025 11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主体如何认定的

法律解析: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一般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是有支付劳动者劳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