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有什么区别
法律解析: 失信被执行人是被执行人中的一部分,被执行人不一定是失信被执行人,但失信被执行人是存在特定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是指在法定的上诉期满后,或终审判决作出后,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或仲裁...
有区别。被执行人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负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而失信被执行人是被执行人中的特定群体,是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
在法律执行的语境中,被执行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当一方当事人向法院,并且获得了胜诉判决后,如果另一方当事人不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那么该方当事人就会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这意味着法院将会启动执行程序,通过各种合法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例如,在债务纠纷案件中,被告败诉后若未按照判决书规定的时间和金额偿还欠款,就会成为被执行人。
而失信被执行人则是在被执行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了特定条件而被区分出来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且存在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违反限制消费令;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等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二者在限制措施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一般的被执行人,法院通常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其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其财产等执行措施。而对于失信被执行人,除了上述执行措施外,还会面临更为严厉的信用惩戒。比如,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或禁止;限制出境,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
从影响范围来看,被执行人主要是在司法执行程序中受到约束,而失信被执行人的不良信息会被广泛传播,其信用污点会对个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还会延伸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有区别。被执行人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负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而失信被执行人是被...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