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有哪些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
医疗过失常见的情形包括诊断失误、治疗措施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延误治疗、用药错误、未尽告知义务等。
医疗过失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过失情形。
诊断失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可能表现为未能准确诊断疾病,遗漏重要的病症,或者错误诊断病情。例如,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导致治疗延误,病情恶化。
治疗措施不当也是常见问题。比如选择了不恰当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的时机把握不准确。比如对于某些疾病,本应采取手术治疗,但却选择了保守治疗,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手术操作失误不容忽视。这包括手术过程中的误伤正常组织器官,手术器械遗留体内,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导致感染等。
延误治疗是另一种形式的医疗过失。可能是由于医生未能及时安排必要的检查、会诊,或者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临时治疗措施。
用药错误也时有发生。比如用错药物的种类、剂量,或者未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特殊身体状况而用药。
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同样构成医疗过失。例如在进行手术或特殊治疗前,没有向患者充分说明治疗的风险、效果、替代方案等,导致患者无法做出明智的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是否构成医疗过失,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当时的医疗水平、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同时,对于医疗过失的认定,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鉴定机构进行评估和鉴定。
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医疗过失常见的情形包括诊断失误、治疗措施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延误治疗、用药错误、未尽告知义务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