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不执行几年就失效
法律解析: 判决书生效后,如果不执行,不存在失效的说法,但申请强制执行有一定的时效限制。 判决书生效后,义务人应当按照判决书确定的内容履行义务。如果义务人不履行,权利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
判决书本身不会失效,但申请强制执行是有期限的。如果是民事判决书,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刑事判决书不存在申请执行期限问题;行政判决书申请执行的期限分不同情况,公民申请的期限是一年,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的期限是180日。
首先来看民事判决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里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例如,判决书要求被告在判决生效后3个月内支付原告一笔款项,那么申请执行期间就从这3个月届满后的第一天开始计算两年。如果在这两年内,债权人没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债务人又没有主动履行判决,债权人将可能丧失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力实现债权的权利。不过,债权本身并不消灭,债权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向债务人主张权利。
对于刑事判决书,它主要是对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不存在像民事判决那样由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限问题。一旦判决生效,相关的执行机关会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执行,比如对罪犯进行收监服刑等。
行政判决书方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的期限是一年,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的期限是180日。这个期限同样是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所以,在拿到行政判决书后,不同主体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申请强制执行,以保障自身权益或确保行政行为的有效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律解析: 判决书本身不会失效,但申请强制执行是有期限的。如果是民事判决书,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刑事判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