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

金融债务33秒前1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结果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催一次拖一次,最后干脆装失联,这时候你心里火大,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不是该上‘老赖名单’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借钱不还,法院一判,立马就能把对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听起来很解气,但现实没那么简单,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借钱不还,到底能不能让对方变成“老赖”?关键在哪几步?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


不是所有“老赖”都天生是坏人,但欠钱不还确实有代价

首先得澄清一个误区:“老赖”不是民间骂人的词,而是一个法律术语,全名叫“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法院判决或裁定,并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才可能被正式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换句话说——
你朋友借你两万块,说好三个月还,结果拖了一年都不还,你气得牙痒痒,但只要还没走完法律程序,他就不算“老赖”。

想让他上名单?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1. 起诉并胜诉:你得去法院告他,拿到胜诉判决;
  2. 申请强制执行:判决生效后他还不还,你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拒不履行+符合条件:法院查实他有财产却故意不还,或逃避执行,才会把他列入“失信名单”。

别一听“借钱不还”就喊打喊杀,法律讲的是证据和程序,情绪归情绪,维权靠流程。


以案说法:一张借条如何让“老赖”寸步难行?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挺典型的。

当事人小林借给同事五万元应急,微信转账,没写借条,只有一句语音:“下个月发工资就还你。”结果半年过去了,同事换了部门,电话拉黑,连公司都离职了。

小林来咨询时几乎绝望,我说:“别急,我们一步步来。”

第一步,我帮他整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通话录音,形成完整证据链;
第二步,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
第三步,对方拒不到庭,法院缺席判决支持还款;
第四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系统查到他在外地有一辆轿车登记在名下,立即查封。

这时候,执行法官约谈他,告知若不履行将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高铁出行、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贷款买房……
三天后,钱全还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光生气没用,手里有没有“武器”才重要。

而且有意思的是,他还完钱后专门打了个电话道歉,说“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你看,有时候不是人多坏,而是他压根不知道后果有多重。


法条链接:哪些情况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重点来了:必须是“有能力还却不还”,而不是“暂时困难还不起”,法院也会区分善意违约与恶意逃债。

比如有人真的失业生病,拿不出钱,法院一般不会直接列为“老赖”,但会限制高消费,这是法律的人性化,也是公平所在。


律师总结:防患于未然,比事后追债更重要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想告诉你最实在的一句话:最好的维权,是在借钱之前就开始的。

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 借钱一定要签书面借条,哪怕对方是你亲戚;
✅ 转账备注“借款”,避免现金交付;
✅ 留好沟通记录,微信、短信都要保存;
✅ 到期不还,及时发催款函或律师函,中断诉讼时效;
✅ 拖太久别忍,一年内尽快起诉,别错过三年诉讼时效。

别觉得麻烦,你以为的“伤感情”,其实是保护彼此,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写借条就疏远你;而那些因为借条翻脸的,本来就不值得深交。

最后再说一遍:
借钱不还≠自动成老赖,但只要你走对程序,法律一定站你这边。

这个世界有时候挺无奈,但只要你愿意拿起法律的武器,它也从不会让你彻底失望。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逾期贷款催收通报,怎么避免?被催收了怎么办?
« 上一篇53秒前
×
19
2025 11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先搞清这三件事!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结果到期后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催一次拖一次,最后干脆装失联,这时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