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着贴标签,先搞清这5个关键点!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把你拉黑?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火冒三丈:“这不就是老赖吗!” 但等等——“老赖”这个词,真能随便用吗? 在知乎上,这个问题下...
朋友借了钱,说好下个月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玩失踪?你气得牙痒痒,心想:“这人是不是要被法院拉进‘老赖’名单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透这个事儿——借钱不还,到底会不会被认定为“老赖”?很多人一听“老赖”,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高铁站大屏幕上的黑名单、限制高消费、飞机坐不了……但现实远比你想的复杂,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欠钱”闹上法庭的案子,也见过不少误把民事纠纷当刑事犯罪的误解,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

“老赖”不是法律术语,而是民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法院判决他该还钱,但他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才会被正式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重点来了:
👉单纯“借钱不还”≠老赖
👉只有“经法院判决后仍拒绝履行”才可能成为老赖
举个例子:
A借给B五万块,写了借条,约定了还款时间,到期后B没还,A直接去法院起诉,法院判B还钱,B收到判决书后还是不还,甚至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这时候,法院可以依法将B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说的“老赖”。
但如果A根本没去起诉,或者双方还在协商阶段,那B哪怕拖了三年都没还,目前也还算不上“老赖”。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还钱就会马上被拉黑,其实流程很严谨:
所以你看,中间隔着整整一套司法程序,不是你说“他不还我钱”,法院就立马把他挂网上示众的。
虽然不是所有欠钱的人都会被列为老赖,但以下几种行为,极容易触发“失信”认定:
一旦被法院查实这些行为,不仅会被列为老赖,还可能面临罚款、拘留,严重的甚至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那就是刑事责任了!
如果你是那个借钱出去的人,面对“老赖式拖延”,别光生气,要行动:
✅ 第一步:保留证据
借条、转账记录、聊天截图、通话录音,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证据,再有理也难赢。
✅ 第二步:催告+协商
先发个书面催款函,明确要求还款期限,留作日后证据。
✅ 第三步:及时起诉
不要拖!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错过就难追了,早起诉,早拿到判决,早进入执行程序。
✅ 第四步:申请强制执行
判决下来对方还不还?立即申请执行,让法院帮你查房、查车、查银行账户。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客户李先生借给同学8万元做小生意,口头约定一年归还,结果到期后对方各种推脱,最后干脆失联,李先生拿着微信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来找我。
我们迅速起诉,法院支持了全部诉求,但判决生效后,对方名下没有任何财产,电话也换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他在另一城市用亲戚名义注册了一家餐饮店,实际由他经营,收入稳定。
我们向执行法官提交了线索,法院核实后认定其“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将其列入失信名单,并采取限高措施,不到三个月,他就主动联系李先生要求和解,最终分期还清。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不会替你讨债,但会给你武器,关键是你得敢用、会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1条:
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等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1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将其纳入失信名单: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执行;
(三)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刑法》第313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回到最初的问题:借钱不还会被判老赖吗?
答案是:不会立刻判,但若经法院判决后仍拒不还钱,极有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赖”。
记住三个关键词:
🔹证据—— 没有证据,法律也无力回天
🔹程序—— 必须走完诉讼+执行流程
🔹执行力—— 法律的牙齿,只咬那些无视规则的人
最后提醒一句:
借钱时多一分谨慎,讨债时少十分痛苦。
真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别怕麻烦,更别轻言放弃。
因为在这个时代,守信者走得远,失信者寸步难行。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早点咨询专业律师,把被动等待变成主动出击,毕竟,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及时实现。
借钱不还=老赖?别急着下结论,先搞清这5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借了钱,说好下个月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玩失踪?你气得牙痒痒,心想:“这人是不是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