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总账登记不规范?小心埋下税务隐患!资深律师手把手教你合规操作
原创文章内容: 最近遇到不少中小企业主咨询:“总账不就是记个流水账吗?为什么税务局检查总盯着这个?”总账是企业财务的“中枢神经”,登记不规范轻则影响报表准确性,重则可能被认定为偷税漏税,今天就从...
干生意的人都知道,营业额是经营的命根子——它不光关系到你赚多少钱,更直接影响税要交多少、贷款能不能批、甚至以后想融资、开分店,人家第一句就问:“你们年流水多少?”可你知道吗?很多人嘴上说的“营业额”,跟税务局认定的“营业额”,根本不是一回事,搞错了,轻则补税罚款,重则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生意还没做大,先吃一张罚单。
那到底,营业额该怎么算?才算合法合规、既不吃亏又不踩雷?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
别把“流水”当“营业额”,很多老板觉得,我这个月银行卡进账50万,那就是营业额50万,错!银行流水只是资金进出记录,可能包含退款、代收代付、私人转账,这些都不能算营业收入,真正的营业额,是你实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依法确认的收入总额,必须有合同、发票、出库单、服务记录等凭证支撑。
举个例子:你开了家奶茶店,这月卖了3000杯,每杯20元,理论上收入6万元,但其中有800杯是通过团购平台卖的,平台抽成30%,你实收4.4万,那你的营业额是多少?是4.4万吗?不对!是6万元,因为你是按6万元对外销售的,平台抽成属于你的成本支出,不影响收入确认,这就是常见的误区——把净收入当成营业额。
再比如,你做批发,客户赊账提走了10万元货,还没付款,这笔要不要算营业额?要!只要货物已交付、风险转移,哪怕钱没到账,也得确认收入,这是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税务局认这个,不认“收到钱才算”。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个体户喜欢用个人账户收款,觉得方便,但问题来了:如果客户打款到你老婆卡上,或者你用支付宝扫个人码收钱,这些钱如果不入账,一旦被税务稽查,系统里没对应发票和申报记录,直接定性为“隐匿收入”,最低处罚就是补税+滞纳金+0.5倍到5倍罚款,你说冤不冤?
合规计算营业额,记住三句话:
以案说法:
杭州一家小型餐饮公司,老板为了“省点税”,长期让顾客扫码支付到个人微信,一年累计收款近380万元,但账面上只申报了120万元,税务稽查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其个人账户流水异常,调取POS机和扫码记录后,确认存在大量未开票收入,该公司被追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合计76万元,加收滞纳金18万元,并处以1.5倍罚款,共计114万元,老板哭着说:“我以为只要不开票就不用报,谁知道现在连微信记录都能查到……”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现在是“以数治税”的时代,金税四期系统能穿透到你的每一笔交易,侥幸心理,走不通了。
法条链接:
律师总结:
营业额不是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它是一套有法律依据、会计准则和税务监管逻辑支撑的体系,作为经营者,你可以合理筹划税务,但绝不能混淆“避税”与“逃税”的界限,真正聪明的老板,不是想着怎么藏收入,而是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用合规换取长远发展的底气,毕竟,账做得清,路才能走得远,别等到税务上门,才后悔当初那一笔笔没入账的“小钱”,成了压垮生意的最后一根稻草。
合规不是成本,是护身符。
营业额怎么算才合规?做账不规范,税务一查就爆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干生意的人都知道,营业额是经营的命根子——它不光关系到你赚多少钱,更直接影响税要交多少、贷款能不能批、甚至以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