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状怎么写?不会写就等于放弃胜诉机会!
被人欠钱不还,找了好几次对方都装傻充愣;租房被房东无理扣押金,沟通无果;甚至上班被公司拖欠工资,投诉也没人管……心里憋屈得不行,一咬牙决定“走法律程序”,可刚打开电脑准备写起诉状,瞬间懵了——诉讼状到...
被人欠钱不还,气得睡不着觉;租房被房东无理赶人,想维权却不知道从哪下手;或者公司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又觉得流程太复杂……这些事儿归根结底,第一步都绕不开——一份合格的诉状。
很多人一听到“诉状”两个字,脑子里立刻浮现的是密密麻麻的法律术语、条文引用、格式要求,感觉像在看天书,于是干脆放弃:“算了,太麻烦了,忍了吧。”可你知道吗?不会写诉状,不是小事,是直接放弃了自己依法维权的权利。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手把手教你:诉状到底该怎么写?不靠模板,不背套路,只讲实用干货。
首先得明白一点:诉状不是写给法官看的抒情散文,也不是控诉对方的“情绪日记”,它是一份法律武器,是你在法庭上发起进攻的第一枪,它的核心作用,是把你的诉求说清楚、把事实讲明白、把依据列出来。
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我心如刀割”“夜不能寐”,也别上来就骂人,冷静、清晰、有逻辑,才是王道。
一份合格的民事起诉状,不管你是告个人还是公司,基本结构都逃不开这五个部分:
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是公司,写清楚公司全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别小看这一块,信息错一个字,法院可能直接让你回去重写。
诉讼请求
这是整篇诉状的灵魂,你要什么?还钱?赔礼道歉?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必须一条条写清楚,金额要具体。“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5万元及利息(按LPR年利率3.65%计算,自2023年6月1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
别含糊其辞,别说“大概还点钱就行”,法院只认明确的数字和要求。
事实与理由
这是“讲故事”的部分,但不是让你写小说,要用时间线+关键证据的方式,把事情经过说清楚。
每一句话都要服务于“为什么我要告他”,别扯无关的家长里短。
证据和证据来源
别光说“我有证据”,要把证据列出来:微信聊天截图、银行流水、录音、合同等,注明每份证据证明什么事实。“证据一:借条原件,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
结尾部分
写上“此致 ××人民法院”,然后是具状人签名、日期,如果是委托律师,还得附上授权委托书。
用情绪代替事实:
“被告是个无赖,道德败坏,骗了我的感情和钱!”——这种话在诉状里毫无意义,反而降低可信度。
诉求模糊或贪多:
比如既要求还钱,又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却没有事实支撑,法官会问:你有证据证明精神受创吗?没有就别乱提。
照抄网上的模板:
很多人直接百度“民间借贷起诉状模板”,改个名字就交上去,结果格式对了,内容空洞,关键细节缺失,法院一看就知道是“套娃”,直接影响立案效率。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借给朋友小李5万元,微信转的账,当时没打借条,后来催了好几次,小李才补了一张纸条,写着:“今收到老张5万元,明年还。”
老张觉得踏实了,结果到期不还,起诉到法院。
问题来了:这张“借条”没写“借款”,也没写利息,甚至连“还”是指“归还”还是“还(hái)在明年”都说不清,小李当庭辩称:“这是投资款,不是借款。”
幸亏我们提前调取了微信聊天记录,里面有明确对话:“你借我5万应急,年底还我啊?”这才勉强形成证据链,最后法院支持了诉求,但过程极其曲折。
如果当初那张借条写清楚“借款”“用途”“还款时间”,根本不用打得这么辛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明确: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写诉状,还要准备好能支撑你每一句话的证据,否则就是“空口无凭”。
很多人总觉得打官司靠的是“关系”或者“运气”,其实第一步——诉状的质量,就已经决定了案件的走向。
一份逻辑清晰、诉求明确、证据充分的诉状,能让法官快速理解你的立场,提高立案通过率,甚至在开庭前就促成调解。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更不保护连诉状都不会写的人。
你不需要成为法律专家,但至少要学会用法律的语言,把自己的故事讲清楚。
写诉状,不是形式,是权利的起点。
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别硬撑,找个靠谱律师帮你捋一遍,花点小钱,可能就避免了大损失。
毕竟,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你能看得懂、写得出的方式实现。
被人欠钱不还,气得睡不着觉;租房被房东无理赶人,想维权却不知道从哪下手;或者公司拖欠工资,劳动仲裁又觉得流程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