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率怎么算?高了会怎样?一文教你避开财务‘雷区’
原创文章内容: “负债率”听起来像财务术语,但其实是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该懂的“健康指标”,简单说,它就像你的“财务体检报告”——负债率太高,可能随时“爆雷”;太低,又可能错失发展机会,那负债率怎么算...
想申请一张新信用卡,或者去银行办一笔贷款,结果被婉拒了?客服轻飘飘一句“您的负债率偏高”,就让你一头雾水——啥是负债率?我工资不低啊,怎么就成了“高风险客户”?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听起来专业、其实人人都该懂的“负债率”,它不只是个数字,更是你财务健康的“体温计”,搞明白它,不仅能避开信贷雷区,还能帮你规划人生大笔支出,比如买房、创业、甚至离婚时的财产分割。

说白了,负债率就是你欠的钱,占你收入的比例,最常见的叫法是“债务收入比”(Debt-to-Income Ratio,简称DTI),银行最爱看这个。
计算公式也很直接:
月负债总额 ÷ 月总收入 × 100% = 负债率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小王每月税后收入1.5万元,他有:
那他的月负债总额就是:6000 + 2000 + 1500 + 1000 =10,500元
负债率 = 10,500 ÷ 15,000 × 100% =70%
看到没?工资看着不少,但七成都要拿去还债,银行一看这数据,心里立马打鼓:“这人万一失业,还不起钱怎么办?” 哪怕信用记录良好,也可能被拒贷。
很多人以为“我没房贷车贷,负债率肯定很低”,其实不然,以下这些,都可能被算进你的“负债”里:
✅ 信用卡账单(尤其是最低还款额)
✅ 各类贷款(房贷、车贷、信用贷、网贷)
✅ 分期付款(手机分期、家电分期)
✅ 担保债务(你给别人做担保,也算潜在负债)
✅ 甚至部分平台的“先用后付”服务(如花呗、京东白条)
特别提醒:有些银行在审核贷款时,会把你信用卡的授信额度也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潜在负债”,哪怕你没刷,也会被当成“可能欠钱的风险”。
别以为卡多就是实力象征,有时候反而是“隐形炸弹”。
我去年代理过一位客户李女士,外企中层,年薪30万+,工作稳定,她想换房,申请房贷却被拒,银行理由只有一句:“个人负债率过高。”
她一脸懵:“我没房贷啊,车贷也快还完了,哪来的高负债?”
我们调了她的征信和账单才发现:她名下有6张信用卡,总授信额度高达80万,虽然每张卡都没刷爆,但每月最低还款加起来近9000元;另外还有两笔消费贷,月还6000元,加上她刚给孩子报了全年早教班,一次性分期3万元,月供2500元。
这么一算,她月负债1.75万,月收入2.3万,负债率高达76%!
更糟的是,她有两张卡经常刷到额度的80%以上,征信显示“信贷使用率过高”,被系统判定为资金紧张。
最后我们帮她做了三件事:
三个月后重新申请,顺利获批房贷,利率还给了优惠。
你看,不是你不优秀,而是“数字不会骗人”。
虽然我国《民法典》《商业银行法》没有直接规定“个人负债率”的上限,但在金融监管实践中,它早已成为风控核心指标。
👉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管理工作的通知》:
“金融机构应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收入水平、负债情况、信用记录等,审慎授信。”
👉 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进行动态监测。”
换句话说,“负债率”虽非法定义务,却是金融机构合法风控的依据,你不能告银行“凭什么说我负债高”,因为人家是在依法合规地评估风险。
朋友们,负债率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金融术语,它是你生活的“晴雨表”,高负债率背后,往往是过度消费、缺乏规划、甚至是情绪性借贷的体现。
作为律师,我见太多人因为一时冲动借贷,最后陷入债务泥潭,夫妻反目、房产被执行、甚至被列为失信人。
我想送你三句话:
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能借多少钱,而是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手。
别等到银行拒你千里之外,才后悔没早点看清那个数字背后的警告。
从今天起,把负债率当成你的“财务血压”,定期测量,及时干预,你的人生,不该被一张账单绑架。
负债率怎么算?高了会怎样?一文讲清你的财务健康指数,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想申请一张新信用卡,或者去银行办一笔贷款,结果被婉拒了?客服轻飘飘一句“您的负债率偏高”,就让你一头雾水——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