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诱导诈骗怎么处理
一、被人诱导诈骗怎么处理1.保持冷静并收集证据:发现被诱导诈骗后,要立刻冷静下来,收集与诈骗有关的证据,比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话录音、交易凭证等,这些证据对后续处理至关重要。 2.及时报警:向当...
一、被诱导诈骗从犯的认定
被诱导成为诈骗从犯的认定,需从多方面综合判断。
主观方面,要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行为的诈骗性质。若其确实因他人诱导,在起初未清晰认识到行为本质,后虽有所察觉但仍继续参与,可认定主观上存在一定过错。例如,诱导者以看似合法的业务为由,使行为人参与其中,后行为人发现端倪却未停止,即符合此情形。
客观方面,需考量行为人在整个诈骗犯罪中的具体行为和作用。从犯通常起到次要或辅助作用。比如为诈骗活动提供场地、协助传递信息、帮助转移资金等,这些行为并非直接实施诈骗核心环节,相较于主犯作用较小。
再者,考察诱导与参与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若诱导行为对行为人参与诈骗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如诱导者给予高额报酬承诺或施加心理压力等,导致行为人参与其中,可认定为存在因果联系。
综合以上因素,通过对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客观行为以及因果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判断,才能准确认定其是否构成被诱导的诈骗从犯。
二、谅解书多少
诈骗罪中,谅解书对减刑幅度并无固定量化标准,会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从犯罪情节看,若诈骗情节较轻,取得谅解书后,可能在法定刑幅度内较大程度从轻处罚,如原本可能判处三年以下,结合谅解等情节,可能适用或判处更轻刑罚。若犯罪情节严重,谅解书虽也能发挥作用,但减刑幅度相对有限。
从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看,若被告人不仅取得谅解,还积极认罪悔罪、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主动退赃退赔,综合这些情节,法院会更大幅度考虑从轻处罚,减刑幅度可能相对大些。
从社会危害性角度,若因取得谅解,案件社会危害性显著降低,法院在量刑时会着重考量,适当加大减刑幅度。实践中,取得谅解书后,减刑幅度可能在基准刑基础上减少10%-30%左右,但这只是大致范围,具体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作出公正量刑。
三、诈骗后返还的钱计入犯罪数额吗
诈骗后返还的钱通常会计入犯罪数额,但在量刑时会作为重要情节予以考虑。
犯罪数额的认定,一般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财物金额为准。诈骗行为一旦实施完成,犯罪数额即已确定,后续返还钱款的行为不改变犯罪行为已既遂及犯罪数额的事实。例如,甲诈骗乙10万元,此时犯罪数额就是10万元,即便之后甲返还了5万元,最初诈骗的10万元仍应计入犯罪数额。
不过,返还钱款这一情节在量刑时意义重大。积极返还诈骗所得,体现了被告人一定的悔罪态度,减少了被害人的实际损失。法院在量刑时,会根据返还的比例、时间等具体情况,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若返还及时且全部返还,与未返还或部分返还相比,量刑会有明显区别。总之,返还的钱会计入犯罪数额,但返还行为会影响最终量刑。
以上是关于被诱导诈骗从犯的认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一、被诱导诈骗从犯的认定 被诱导成为诈骗从犯的认定,需从多方面综合判断。 主观方面,要考察行为人是否明知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