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多久会被起诉?拖着不还会怎样?一文说清你的还款底线
工资还没发,信用卡、房贷、车贷却接二连三地到期了,咬牙还了一个,另一个就得往后拖几天,心里想着:“就晚个十天半个月,应该不至于闹到打官司吧?”——这话听着耳熟吗? 今天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聊一个很多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这下该怎么办”,别慌,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跟你聊聊一个很多人都避而不谈,但又真实存在的问题:贷款逾期几个月会被起诉?一直拖着不还,到底会走到哪一步?
先说结论:一般逾期超过3个月,尤其是金额较大、催收无果的情况下,被起诉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但这不是绝对的,关键看平台性质、欠款金额、沟通态度和还款能力。

咱们来拆解一下整个过程:
第一阶段:逾期1-30天
这时候基本是系统自动发短信、打电话提醒你还款,银行或网贷平台还没到“动真格”的程度,更多是提醒你别忘了,如果你在这期间把钱补上,可能连征信记录都不会太难看(有些机构宽容期5-7天)。
第二阶段:逾期31-90天
催收电话开始密集起来,语气也严肃了,很多第三方催收公司介入,甚至可能打给你家人朋友,这个时候,你的征信已经亮起红灯,逾期记录上传央行征信系统,未来几年想办信用卡、房贷车贷,都得受影响。
第三阶段:逾期超90天(也就是三个月)
这是个分水岭,大多数金融机构会把这笔账列为“不良贷款”,内部催收无效后,大概率移交法务或委托律师走诉讼程序,特别是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走法律途径的成本低、效率高,一旦决定起诉,法院立案后你会收到传票。
有人问:“我借的是网贷,比如某某平台,他们也会起诉吗?”
答案是:会!只要是合法合规的平台,都有权通过司法途径追偿。别以为“小平台不敢告”,现在大数据打通,法院批量立案,成本极低,去年光某地互联网法庭一年就处理了十几万件金融借款纠纷案,平均审理周期不到20天。
更可怕的是,一旦败诉,不只是还本金利息那么简单,你可能会面临:
别心存侥幸。拖延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雪球越滚越大。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和网贷总共欠了18万,最长一笔逾期了14个月,一开始他选择“失联逃避”,结果催收电话打到他前同事那儿,名声受损不说,最后三家机构联合起诉,法院判决他一次性偿还本息加罚息共22.6万元。
开庭那天他才第一次露面,哭着说:“我以为没人能拿我怎么样……”
可法律不是儿戏,法院判了,执行局第二天就冻结了他的工资卡,现在他每个月被扣60%收入用于还款,生活陷入被动。
但你知道最可惜的是什么吗?
如果他在逾期3个月内主动联系银行申请分期或延期,有很大机会协商成功,像建行、招行都有“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政策,最长可分5年还清,可惜,他错过了最佳时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起诉条件,只要债权人能提供合同、转账记录、催收证据等,法院就可以受理案件。
一旦进入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
失信被执行人不得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也将受限。
这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法律后果。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谁还没个难的时候?但面对债务,勇敢站出来解决问题,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别让一时的困境,变成一生的阴影。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先整理清楚自己的负债清单,然后一家家去谈。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它只惩戒恶意逃废债的行为。
往前走一步,阳光就在拐角。
贷款逾期几个月会被起诉?拖着不还会怎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XX银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那一刻,心跳漏了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