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被起诉了,我可以不去法院吗?不去会有啥后果?
最近啊,有不少朋友碰到了网贷还不上,结果收到法院传票的事儿,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其中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律师,我收到法院传票了,可是我真没钱还,或者我觉得对方利息太高了,我不想去,行不行啊?去了...
某天突然收到法院的传票,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是之前那笔贷款没还上,银行把人告了,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慌,第二反应是:“我不去行不行?反正我也还不上钱,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这件事:贷款逾期被起诉,到底要不要出庭?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很多人以为,“我没钱还,去了也没用”、“我不接电话、不收传票,这事就能拖过去”,但现实很骨感:只要银行依法起诉,法院依法受理并送达了传票,哪怕你躲着不见面、拒签文书,案子也会照常推进。
法院有多种方式确认你已知悉诉讼——比如公告送达、留置送达,甚至短信通知,一旦完成程序,你就被视为“已知晓”,缺席并不会让案件消失。
更关键的是:你不出庭,等于主动放弃答辩权利。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银行说什么,法院很可能就信什么,他们提交的合同、还款记录、利息计算……只要你不在场反驳,法官基本只能采信原告一方的说法,结果就是:判决几乎必然对你不利。
有些人觉得,“我去了一定要坐牢吧?”这是个常见的误解。单纯的民事借贷逾期,不会直接导致坐牢。除非涉及骗贷、恶意转移资产等刑事行为,否则这属于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
但如果你选择逃避,后果反而更严重:
最可怕的是——这些都不是“吓唬你”,而是真真实实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很多人不知道,出庭不是认输,而是一种自救。
你在法庭上可以做什么?
我见过太多案例,当事人原本欠款十几万,因为积极应诉、态度诚恳,最后达成每月还几百块的调解协议,避免了被执行和失信的尴尬。
记住一句话:法律保护的是权利,但更尊重参与。
你不来,没人替你说话;你来了,哪怕只说一句“我现在真没钱,但我愿意慢慢还”,法官都会记在心里。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叫小李,30岁,在外卖平台跑单,两年前借了8万元网贷做生意,结果亏光了,一直没还,去年年底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吓得他直接把手机关机,心想“反正没钱,去了也没用”。
还好他邻居劝了一句:“你不去,房子以后都要没了。”他才硬着头皮来咨询我。
我们帮他整理了收入证明、家庭负担情况,并在庭审中明确提出:目前月收入不到6000元,要养父母和孩子,请求分期三年偿还本金,免除部分罚息。
最终法院采纳了我们的意见,裁定调解结案:分36期还清本金,免去全部违约金,且不立即启动执行。
后来小李每个月按时打款,信用也在逐步恢复,半年后他还特意发微信告诉我:“律师,我现在敢接银行电话了。”
你看,一次出庭,不只是面对一场官司,更是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也就是说,你有权出庭、有权答辩、有权请求调解——这些都不是“施舍”,而是写进法律的基本权利。
可如果连门都不进,这些权利就成了废纸一张。
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想告诉你最实在的一句话: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选择了沉默和逃避。
法律不怕你穷,怕的是你没有态度。
法官不怕你还不起,怕的是你根本不来解释。
当你站在法庭上,哪怕声音发抖地说出一句“我愿意还,只是现在真的困难”,那份诚意,比任何辩词都有力量。
请记住:
✅ 收到传票别慌,先看内容,确认真假;
✅ 尽快联系银行,尝试协商;
✅ 实在谈不拢,也要去开庭,哪怕只是表达还款意愿;
✅ 必要时找专业律师协助,争取最优解决方案。
人生总有低谷,但每一次面对,都是爬出深渊的第一步。
别让一次逃避,变成一辈子的枷锁。
你来了,事情才有转机;你说了,世界才会听见。
作者|张律(执业律师|专注金融纠纷领域12年)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法律咨询,请私信留言。
某天突然收到法院的传票,心里“咯噔”一下——原来是之前那笔贷款没还上,银行把人告了,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