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章程怎么写才靠谱?写错了会惹大麻烦吗?
你有没有想过,开公司不只是找个办公室、挂个牌子那么简单?很多人觉得,只要注册了营业执照,公司就算“活”了,但真正决定一家公司“怎么活”、往哪儿走的,其实是那份看似枯燥的文件——公司章程。 我见过太多...
公司刚注册完,业务还没正式开展,税务局打电话来问:“你们经营范围里有‘金融信息服务’,怎么没申请金融牌照?”或者客户签合同前一看执照,“你们能做医疗器械销售?有备案吗?”——一瞬间,脸都绿了。
别笑,这事儿真不少见,很多老板觉得“经营范围”就是随便填填,写得多、写得全就等于“啥都能干”,结果呢?轻则被监管部门约谈,重则被认定超范围经营,罚款、吊销执票、影响征信,甚至牵扯到刑事责任,今天我就从一个执业十多年律师的角度,跟你掏心窝子聊聊:经营范围到底该怎么写?写错会有什么后果?怎么写才既合规又留足发展空间?

首先得明白一点: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不是你想干啥就写啥的“万能通行证”,它本质上是你向市场监管部门申报的“拟从事的经营活动”,但关键在于——有些行业是前置审批,有些是后置备案,还有些压根就得持牌才能入场。
举个例子:
你想开个奶茶店,写上“餐饮服务、食品销售”没问题;但如果你顺手加一句“互联网直播服务”,结果真开始直播带货了,却没办《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那对不起,文化执法大队可能就要上门了。
更离谱的是,有人注册公司时图省事,在模板里直接复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货物进出口、代理记账、金融信息服务……”恨不得把整个中国产业分类目录都塞进去,听着牛,实则隐患极大。
你以为只是文字游戏?错了,现实中因为经营范围出问题被处罚的案例比比皆是:
某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但在执照中写了“教育咨询”,并推出了线上课程收费培训,结果被教育局认定为“擅自举办民办学校”,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被责令停止招生、退还学费,并处以罚款。
另一家贸易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医疗器械销售”,但未办理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却被查出实际在卖医用口罩、额温枪,市场监管局按“未经许可从事医疗器械经营”顶格处罚,公司法人还被列入失信名单。
你看,执照上写了,你就得负法律责任;没写,也不能随意扩展,这就是法律的严肃性。
那到底该怎么写?我给你三个实用建议: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杭州一位创业者注册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主要做品牌视觉设计,为了显得“业务多元”,他在经营范围里加了“演出经纪”,结果朋友介绍了个网红签约合作,他就顺手签了份经纪约。
半年后对方跳槽,他起诉违约,法院审理时却发现——该公司从未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最终不仅诉求被驳回,还被文旅局反向处罚:因超范围经营演出经纪业务,罚款8万元,列入行业黑名单。
他就纳闷:“我只是写了个经营范围,又没收多少钱,怎么就成了违法?”
可法律不看动机,只看行为。你写了,就意味着你具备相应资质并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二条
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属于公司登记事项,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变更经营范围,但是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条
登记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超出登记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五条、第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从事须经许可方可经营的活动,查处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行为。
说到底,经营范围不是填空题,而是一道战略选择题,它既是对外展示的名片,也是对内的法律边界。
✅ 正确做法是:
👉 结合当前业务 + 预判发展路径 + 查阅规范目录 + 区分审批类型
👉 宁可少写,不要乱写;想扩展,随时可变更
📌 温馨提示:变更经营范围并不难,带上股东会决议、新章程、申请表去政务大厅或线上提交就行,通常3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结。比起事后补救,提前规划才是真正的省钱省心。
下次注册公司或变更执照前,请务必坐下来认真想想:
“我真正要做什么?未来三年会不会碰红线?有没有对应的资质准备?”
如果你拿不准,不妨找个专业律师或工商顾问聊一聊,一句话值千金,少写两个字,就能躲过一场官司。
毕竟,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保护。
你的企业走多远,不仅取决于梦想有多大,更取决于每一步是否踩在法律的地基上。
公司刚注册完,业务还没正式开展,税务局打电话来问:“你们经营范围里有‘金融信息服务’,怎么没申请金融牌照?”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