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怎么写才靠谱?一张纸能救急,也能惹大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开口借钱,抹不开面子,当场就掏了钱;亲戚说急用,二话不说转了账,可等到该还钱的时候,人不见了、电话不接、消息不回……这时候你才想起:“哎,我当时要是让他写个借条就好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突然开口借钱,几百几千的数目,不签合同吧怕将来扯皮,签吧又觉得太生分?或者更糟:钱借出去了,对方拖着不还,翻出当初那张皱巴巴的“借条”,上面就写着“今借到张三五千元整”,连个身份证号都没有,法院看了都直摇头。
别小看这一张纸,借条,不是写个名字、金额、日期就完事了,它是一份法律凭证,是未来维权的关键证据,写得好,它是你的“护身符”;写得烂,它可能就是一张废纸。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一张真正靠谱的借条,到底该怎么写?
很多人以为,只要写了“我借了多少钱”,就算有凭据,错!法律上认的是“借贷合意+资金交付”,也就是说,你得证明两件事:
借条不只是记录金额,更要清晰表达“谁向谁借了多少钱、什么时候还、怎么还”。
我给你列个清单,照着写,基本不会出错: 明确写“借条”**
别写成“欠条”或“收条”。“欠条”可能是货款、赔偿等其他债务,“收条”只证明收到钱,不一定代表是借款,标题必须是“借条”。
出借人和借款人信息完整
写全名!附上身份证号码!最好再写上住址和联系电话,为什么?万一将来要起诉,法院得知道你是谁、他在哪,光写“小王”、“李哥”,法官都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王、哪个李。
借款金额要“大小写”双保险
“人民币伍仟元整(¥5000.00)”,只写数字容易被篡改,大小写结合更安全。
借款用途要写清
“用于家庭装修”或“用于资金周转”,这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但它很重要——如果借款用于赌博、非法活动,法院可能不支持追偿。
还款时间+利息约定
“于2025年6月1日前一次性还清。”
如果有利息,必须明确写清利率。“按年利率6%计算,利随本清。”
注意:没写利息≠不能要利息,但写了才好主张,超过LPR四倍的部分,法律不保护。
借款人亲笔签名+按手印
签名必须是本人亲笔书写,不能打印,最好再加个右手食指按压的红手印,防抵赖,如果是现金交付,建议在借条里加一句:“借款人已收到上述全部现金。”
老刘借给同事老赵2万元,老赵写了张借条:“今借老刘2万元,明年还。”
结果到期不还,老刘起诉,法院一看:没有身份证号、没有具体还款日(“明年”太模糊)、没写利息、也没转账凭证,老赵当庭否认借款事实,说那是饭钱。
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了老刘的诉求。
就因为少了几个字,两万块打了水漂。
反观另一个案子:张女士借给亲戚10万,借条写得清清楚楚:姓名、身份证号、金额大小写、银行转账记录、还款日期、年利率6%、用途为购房,双方签字按印,后来对方赖账,她一告一个准,三个月拿回本金加利息。
你看,差距就在细节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出借人请求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简单说:有借条、有转账、利率合法,法院就认。
我干了十几年民商事诉讼,见太多人因为“不好意思写得太正式”而吃了大亏。
你要记住:真正的友情,经得起一张规范的借条考验。
反倒是那些嫌你“太较真”的人,往往最容易在钱上翻脸。
写借条,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彼此负责。
它不伤感情,伤感情的是——借钱时不写,还钱时耍赖。
下次有人找你借钱,别急着转账。
先说一句:“咱把借条写清楚,对你对我都安心。”
然后拿出这张清单,一条条核对。
钱借出去了,心也能踏实。
毕竟,人情归人情,法律归法律。
一张纸,可能救不了关系,但一定能保住你的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突然开口借钱,几百几千的数目,不签合同吧怕将来扯皮,签吧又觉得太生分?或者更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