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询商标?手把手教你避坑,别再花冤枉钱!
辛辛苦苦想了个品牌名,准备注册商标,结果一查才发现早就被人抢注了?或者你想开个奶茶店,名字挺有感觉,朋友说“这名字好像在哪见过”,心里立马咯噔一下——该不会侵权吧? 别慌,今天我就来给你掰扯清楚: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急着出差或者旅行,打开手机准备订张机票,结果一通操作下来,价格忽高忽低,付款时还跳出一堆“默认勾选”的附加服务,等反应过来,多花了好几百?更离谱的是,明明看到昨天才800块的航班,今天点进去直接跳到1600……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律师的视角,给你掰开揉碎讲清楚:网上到底该怎么订机票?怎么订才不被套路?哪些细节藏着法律风险?保证你说“原来如此”。
很多人以为订机票就是打开携程、飞猪、去哪儿,搜航班、比价格、下单走人,但真相是——你看到的价格,往往不是最终价格。
举个例子:你在某平台看到“北京飞三亚,单程598元”,点进去发现还要加机建燃油费120元,再强制捆绑“保险+贵宾厅”服务99元,最后实付817元,而另一个平台标价680元,却没有任何隐藏收费,反而更便宜。
第一步要做的,是看清“总价构成”,正规平台必须明示:
记住一句话:低价吸引你点进去,才是套路的开始。
作为常年帮客户处理消费纠纷的律师,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大多数人买贵了,不是因为不会比价,而是不懂“时间窗口”。
航空公司的票价是动态调整的,背后有一套复杂的收益管理系统。
还有一个小技巧:用无痕模式比价,很多平台会“杀熟”,你反复搜索同一航班,价格可能悄悄上涨,换个设备或开启隐私浏览,往往能刷出更低价格。
去年我们团队处理过一起集体诉讼案:上百名消费者在某OTA平台订票时,被自动勾选了“出行保障包”“酒店优惠券”“优先选座”等服务,合计多扣100~300元不等。
我们起诉的理由很明确: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
最终法院判决平台退还全部违规收费,并整改系统,所以提醒大家:
很多人以为“特价票不能退”,其实是误解,根据民航局规定:
所有机票都享有“免费退订权”——即出票后30分钟内,且航班起飞前,可无理由免费退票(部分平台已接入此政策)。
但超过这个时间,就要看具体退改规则,重点来了:
我建议:订票时顺手截图保存“退改签规则”,万一后续有争议,这就是你的证据。
王女士在某平台订了一张成都→昆明的机票,总价320元,付款时没注意,系统自动勾选了“航空意外险50元+延误险30元+酒店抵扣券200元”,总共多扣280元。
她联系客服,对方说“这是自愿购买”,王女士不服,找到我们,我们调取平台页面代码发现:保险选项默认勾选且字体极小,未设置显著提示。
我们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九条提起投诉,最终平台全额退款,并公开致歉。
关键点:自愿购买的前提是“充分知情+主动选择”,否则就是违法搭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强制交易。
《电子商务法》第十九条
电商经营者搭售商品或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不得将搭售选项设定为默认同意。
《民用航空法》及民航局相关规定
航空公司应明码标价,提供清晰的退改签政策,重大变更需及时通知乘客。
朋友们,订机票看似是件小事,但它背后牵扯的是合同法、消法、电商规范、格式条款效力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你以为你只是在买一张票,其实你正在签署一份电子服务合同。
所以我的建议是:
真正的省钱,不是抢到最便宜的标价,而是在每一个细节里,守住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次你再打开订票页面,不妨多问一句:
这个价格,真的“干净”吗?
—— 一名较真的律师,写于深夜航班落地后。
网上订机票怎么订?手把手教你避坑,别再花冤枉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急着出差或者旅行,打开手机准备订张机票,结果一通操作下来,价格忽高忽低,付款时还跳出一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