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民事欺诈怎么办?律师教你如何维权!
什么是民事欺诈?如何识别? 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在民事活动中故意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虚假宣传:商家夸大产品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
一、民事欺诈达到多少属于诈骗
民事欺诈与诈骗是不同概念,民事欺诈不直接因金额达到某个标准就转化为诈骗。
民事欺诈是在民事活动中,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一般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过,具体数额标准,各地区会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不能仅看金额,还要综合考量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等因素。
二、后还能告诈骗吗
民事诉讼后仍有可能以诈骗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
民事诉讼主要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侧重于民事权利义务的确定和赔偿等问题。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判断能否以诈骗报案,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在民事纠纷中,一方存在故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且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即使已经进行了民事诉讼,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例如,在中,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没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只是以签订合同为幌子骗取对方财物,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诈骗。不过,报案后,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会予以立案侦查;若不符合,会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
总之,民事诉讼和刑事诈骗并非相互排斥,只要有证据证明存在诈骗犯罪事实,就可在民事诉讼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民事判决之后报警立案诈骗
民事判决之后报警立案诈骗是有可能的,但要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民事纠纷与诈骗在性质上有区别,民事纠纷通常是平等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的争议,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若在民事判决后发现对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虚构事实、隐瞒关键信息等行为,且这些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特征,如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手段并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数额达到立案标准,那么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
公安机关会对报警内容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若符合,会予以立案侦查。一旦立案,侦查结果若证实构成诈骗犯罪,刑事程序将继续推进,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被害人还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不过,在报警时需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材料,以协助公安机关准确判断和处理。
以上是关于民事欺诈达到多少属于诈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一、民事欺诈达到多少属于诈骗 民事欺诈与诈骗是不同概念,民事欺诈不直接因金额达到某个标准就转化为诈骗。 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