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坐牢了还用还钱吗

普法百科1秒前1

一、诈骗案坐牢了还用还钱吗

诈骗案罪犯坐牢后仍需还钱。承担刑事责任并不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这明确了即使罪犯因诈骗被判刑,也有义务返还诈骗所得。

从实际操作层面,在司法程序中,被害人可以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犯罪分子返还被骗取的财物。若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判决生效后,被害人也能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来主张权利。判决还钱后,若犯罪分子不履行,被害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对其名下财产进行查询、冻结、划拨等操作以实现被害人的债权。所以,诈骗犯坐牢后还钱的义务不会因服刑而免除。

二、坐牢犯法吗怎么判

因诈骗罪入狱服刑本身并不违法。服刑是罪犯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是按照法律规定接受惩罚和改造。

对于诈骗罪的判刑,要依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进行。根据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这里的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标准,由各省、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同时,法院量刑时会综合考虑的认罪态度、是否退赃退赔、有无立功等情节,适当从轻或从重处罚。

三、残废诈骗人犯罪要坐牢吗

残疾人实施诈骗犯罪是否要坐牢,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依据刑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残疾人实施诈骗犯罪与其他人一样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考虑到这类残疾人在认知、表达等方面存在生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判断是否坐牢,关键在于诈骗的数额和情节。若诈骗数额较小、情节轻微,可能会被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若诈骗数额较大,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且不具备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通常会被判处刑罚,也就可能需要坐牢。例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不同数额对应不同的量刑幅度。

所以,残疾人诈骗犯罪不一定坐牢,需结合具体的诈骗情节、数额以及残疾情况等来综合判定。

以上是关于诈骗案坐牢了还用还钱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分享举报
债务人还钱怎么起诉对方
« 上一篇1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