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界定交通事故为民事或刑事案件

普法百科11小时前1

一、怎样界定交通事故为民事或刑事案件

界定交通事故属于民事或刑事案件,关键在于事故后果及行为人责任程度。

符合以下情况的交通事故通常按民事案件处理: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或轻微,未达到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标准;事故双方对责任划分无重大分歧,能就赔偿等事宜进行协商解决;即便双方协商不成,也只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责任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比如赔偿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等。

若交通事故出现下列情形,则会被认定为刑事案件: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存在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等情形,同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在这些情况下,行为人可能涉嫌,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二、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会受到什么惩罚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惩罚分多种情况。

若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对逃逸者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同时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若构成犯罪,根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指行为人在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逃逸行为不仅会让受害者难以得到及时救助和赔偿,加重其痛苦和损失,逃逸者也必将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所以,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处理。

三、在校大学生交通肇事可以吗

在校大学生交通肇事是否可以取保候审,需依据具体情况判定。

取保候审的适用需符合一定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可取保候审。

对于在校大学生交通肇事,若其犯罪情节较轻,如只是轻微碰撞且积极赔偿、取得谅解,同时符合上述适用条件,司法机关可能会考虑取保候审。因为大学生通常社会关系相对简单,有学校和家庭的约束,再次犯罪或干扰诉讼的可能性较低。

然而,若肇事情节严重,如造成多人重伤或死亡且负主要责任以上,存在逃逸、等恶劣情节,司法机关可能认为其具有社会危险性,不会批准取保候审。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在校大学生交通肇事就可以取保候审,要结合具体案情判断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以上是关于怎样界定交通事故为民事或刑事案件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分享举报
醉酒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责任怎么认定
« 上一篇11小时前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标准
下一篇 »1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