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怎么办?银行催收到底有没有边界?

金融债务6秒前1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聊天,都提到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手机突然开始频繁震动,一条接一条的“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这类短信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有人甚至一天收到七八条,半夜还被提醒惊醒,更离谱的是,有些短信语气严厉得像是法院判决书提前下发了:“将依法采取法律措施”“可能面临诉讼及资产查封”……听着就让人血压升高。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慌——怕影响征信、怕被起诉、怕亲戚朋友知道自己欠钱,但作为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想先说一句扎心又真实的话:银行发短信催收,本身合法;但手段越界,就是侵权。

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怎么办?银行催收到底有没有边界?

我们先来理清逻辑链条:你跟银行签了贷款合同,白纸黑字约定还款时间、金额和违约责任,一旦你没按时还,银行有权催收,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权利不是无边界的,你早上八点还没起床,手机就开始“滴滴滴”连环轰炸;或者短信内容带威胁性语言,再不还钱,上门贴封条”“通知你单位领导”……这些,就已经踩到法律红线了。

我见过最极端的案例,是一位单亲妈妈因为疫情失业,房贷断供两个月,结果她不仅自己收到上百条催收短信,连她读小学的女儿平板电脑都收到了类似“债务人请注意”这种信息——这已经不是催收,是精神压迫了,后来我们介入,通过证据固定和律师函交涉,最终银行道歉并停止不当催收行为,也重新协商了还款计划。

以案说法:

去年我代理过一位当事人张先生,他在某国有银行有笔消费贷,因突发疾病住院导致逾期15天,期间,他本人收到每日不少于5条的催收短信,内容从“请立即还款”逐步升级为“将上报公安系统”“列入失信名单”,更严重的是,他的母亲(完全无关第三方)也收到了两条短信,称“家属需承担连带责任”,我们调取了通信记录,确认发送号码为银行官方平台,随即向银保监会投诉,并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侵犯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最终法院认定:银行在未明确授权情况下向第三方发送催收信息,构成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使用,判令赔偿精神损失费3000元,并书面致歉,这个案子的关键点在于——催收可以,但不能株连无辜,也不能制造恐慌。

法条链接: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第三十条也强调:催收行为应文明、合法,不得骚扰、恐吓、欺诈债务人及其关联人。

这些法律条文不是摆设,而是你面对“过度催收”时最硬的底气。

律师总结: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压力下乱了阵脚,你要明白几件事:
第一,正常的催收提醒是合理的,别一看到短信就崩溃;
第二,如果短信频率过高、内容带有威胁、或发送给无关第三人,这就是违法,你可以录音、截图、保留证据,直接向银行客服投诉,必要时向银保监会举报;
第三,主动沟通永远比被动承受强,如果你真遇到困难,不妨主动联系银行申请展期、分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很多银行其实有“困难户帮扶机制”,只是没人告诉你。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守信是美德,但困境不该成为被羞辱的理由。银行不是债主老爷,你是借款人,不是奴隶,法律保护每一个诚实而不幸的人,别让几条短信击垮你的尊严,该还的钱一分不少,但该争的权利,也一分不让。

你不怕逾期,怕的是失去理智;你不怕催收,怕的是忘了自己还有法律撑腰。

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怎么办?银行催收到底有没有边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京东逾期哪里看?逾期后如何避免信用受损?
« 上一篇1分钟前
×
11
2025 10

贷款逾期了,短信轰炸怎么办?银行催收到底有没有边界?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聊天,都提到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手机突然开始频繁震动,一条接一条的“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