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险怎么买?选错产品赔不了,看懂这几点少走十年弯路!
身体突然不舒服去医院,一刷医保卡发现自费部分还是高得吓人;或者朋友一场大病下来,掏空了家底还欠了一屁股债,这时候才猛然意识到——光靠医保根本扛不住风险。 于是很多人开始琢磨:要不要买份商业医疗险?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X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手心冒汗,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完了,信用要毁了”“会不会被起诉?”“房子车子保不住了?”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也不整那些让人头大的术语轰炸,作为一个在金融纠纷领域打了十几年官司的老律师,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跟你聊聊——贷款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到底该怎么办?怎么应对才最聪明?又有哪些坑,千万不能踩?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吓懵了,以为天塌了,逾期≠立刻上黑名单,也≠马上被起诉。
简单说,逾期就是你没在约定时间还上钱,银行或金融机构一般会给你一个宽限期(通常是3到5天),过了这个期限才算正式逾期,而一旦逾期,系统就会自动触发催收流程,发短信、打电话,都是常规操作。
但你要知道:短信只是提醒,不是判决书,它代表的是“你违约了”,但不代表“你已经无药可救”。
现在仿冒银行短信太多了,你看这条短信是不是来自官方号码?有没有错别字?链接点不点得开?最重要的是——千万别点短信里的链接!
正确做法是:直接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查你的账户状态,所有正规金融机构都不会通过短信让你转账或提供验证码。
冷静下来问问自己:
如果你只是短期资金紧张,完全可以主动联系银行申请延期还款、分期协商甚至减免部分罚息,很多银行都有“困难客户帮扶机制”,但前提是——你得主动沟通!
从你收到第一条催收短信开始,就把所有短信、通话记录、微信聊天截图全都保存好,尤其是对方语气恶劣、威胁恐吓的内容,更要留证。
这些在未来可能成为你维权的重要依据,别小看这一条,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没留证据,最后被骚扰得身心俱疲却无法反击。
答案是:会,但分情况。
根据央行规定:
更严重的是,如果银行把你告上法院,判决生效后你不履行,还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到时候飞机高铁坐不了,孩子上学都受影响。
能拖一时,别拖一世。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因为疫情丢了工作,房贷断了两个月,他收到银行短信后觉得“反正也没钱,爱咋咋地”,干脆屏蔽了所有来电。
结果呢?三个月后,银行把他起诉了,虽然最后调解成功,分期还清,但他征信已经黑了,今年想换房,申请贷款被拒了三次。
他在咨询我的时候红着眼说:“早知道当初打个电话说明情况,也许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你看,有时候不是银行不通情理,而是我们太沉默。沉默不是逃避,是把路越走越窄。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 意思是:你还钱是有义务的,但也必须按合同来。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如果催收公司把你欠债的事告诉亲戚朋友,属于违法!
《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第十三条:银行应当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客户合理诉求。
→ 你可以光明正大去投诉不合理催收行为。
朋友们,人生谁没个低谷?失业、生病、创业失败……这些都不是羞耻的事,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在困境中选择逃避。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装作没看见。
一条催收短信,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提醒:该面对的问题,躲不过。
我的建议很简单:
银行要的是钱,不是你的命,只要你愿意沟通、有还款意愿,绝大多数问题都有转圜余地。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信用像玻璃,碎了还能粘,但裂痕永远在。
好好珍惜它,也别在跌倒时放弃爬起来的机会。
我是张律,一个总劝人“别慌”的律师,下次见。
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别慌,搞懂这几点能帮你少走十年弯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X期,请立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