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先看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仿佛漏了一拍,尤其当你明明记得自己按时还了款,或者压根没在这家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你好,XX市公安局提醒你,因信用卡/网贷长期逾期,已涉嫌诈骗,即将立案调查,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再一看发件人号码五花八门,有的带“+86”,有的是一串乱码,内容还附上了你的身份证号、欠款金额,甚至还有“案件编号”。
这时候,你是不是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赶紧打开还款APP准备还钱?停!先别急着操作,这种“警察发短信催债”的套路,十有八九是假的!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带你拆解这个新型诈骗陷阱,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咱们得搞清楚一件事:真正的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短信方式对个人进行债务催收,更不会在短信里要求你立刻转账或还款。
公安机关办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立案、传唤、调查、取证……哪一步都离不开正式文书和面对面沟通,你想想,如果真涉嫌犯罪,警察会发条短信就完事了?那还破什么案?
这类短信之所以看起来“真实”,是因为骗子掌握了你的部分个人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贷款平台、逾期金额,这些信息可能来自数据泄露、黑产交易,也可能你在某些非正规平台填写过资料,他们利用你对“警察”身份的敬畏和对征信问题的焦虑,制造恐慌,逼你快速打钱。
更狡猾的是,有些短信还会伪装成“法院执行通知”“反诈中心预警”,甚至配上伪造的“通缉令”链接,一点进去,就是个钓鱼网站,等着你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钱就这么被转走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接到一条“市公安局”发来的短信:“您在某网贷平台借款2.8万元逾期未还,已构成恶意拖欠,涉嫌经济诈骗,案件编号:XJ20231105-098,限24小时内处理,否则将冻结名下所有账户并列入失信名单。”
短信里不仅有她的身份证号,还有她确实借过的一笔网贷记录,李女士吓坏了,立马点开短信里的“案件查询链接”,页面做得跟公安局官网一模一样,她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和收到的验证码,结果卡里3万元瞬间被转走。
后来我们调取通信记录发现,所谓“市公安局”号码其实是境外虚拟号段,链接域名注册地在东南亚,这根本不是执法行为,而是彻头彻尾的电信诈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及时报案并冻结了部分资金,最终追回了2.6万元,但李女士的精神压力和信用修复,花了整整半年才缓过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22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
→ 警察不可能替银行或网贷公司催债。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假警察发短信,属于违法行为,可追究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刑法》第279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骗子一旦被抓,可不是赔钱就能了事的。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你信息泄露,也有权追究相关平台责任。
如果你收到了类似“警察催收”的短信,请记住这三句话:
✅第一,不信——凡是用短信、电话、社交软件说你“涉嫌犯罪”要马上还款的,一律视为诈骗,真警察不会线上办案。
✅第二,不点——不要点击任何陌生链接,尤其是带有“案件查询”“征信修复”“紧急处理”字样的,那是钓鱼网站的入口。
✅第三,不慌——逾期确实会影响征信,但这是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银行起诉你,也是走法院,不会让你“自首”。
正确的做法是:
真正的法律从不制造恐惧,而是给你底气,面对威胁,冷静比冲动更有力量。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你不怕逾期,怕的是被误导;你不怕催收,怕的是分不清真假执法。
只要守住理性这道防线,再高明的骗局,也伤不到你分毫,我是律师老张,关注我,下次聊聊“被网贷平台爆通讯录,我能告他们吗?”咱们下期见。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你好,XX市公安局提醒你,因信用卡/网贷长期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