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收到雅拓邦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
“张律师,我借了雅拓邦一笔贷款,因为临时周转不开迟了几天还款,结果手机快炸了——催收短信一条接一条,说什么‘已上报征信’‘将采取法律手段’,搞得我晚上都睡不着,我到底该怎么办?是不是真要被起诉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记录!”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像连环炮一样砸过来,点开一看,截图里红字加粗,“逾期金额”“滞纳金”“上报征信”几个词扎得眼睛生疼。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慌:完了,是不是信用全毁了?会不会被起诉?家里会不会收到催收电话?但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告诉你——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情绪解决不了问题,法律才能救你于水火。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条件反射式地转账,生怕晚一秒就被拉黑,可现实是,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合法,也不是所有“逾期”都真实存在。
我建议你先做三件事:
第一,核实信息真伪
现在仿冒贷款平台的诈骗短信太多了,看短信来源是不是官方号码(比如95开头或银行专属短号),有没有错别字、语法错误,链接能不能点开(千万别乱点!),最稳妥的方式是直接打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查询账户状态,而不是回短信或点链接。
第二,确认是否真的逾期
有时候是你忘了还,有时候是系统延迟扣款失败,还有可能是别人冒名贷款,你要查清楚:这笔贷款是不是你本人签的?合同编号对不对?实际还款日到底是哪天?有没有宽限期?很多平台有3-5天的“容时服务”,不算真正逾期。
第三,搞明白后果有多严重
并不是一逾期就上征信、被起诉,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只有连续逾期超过90天,或者累计6次以上短期逾期,才可能被列为“关注类”甚至“不良记录”,正规机构在上报征信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如果没通知你就上了征信,属于程序违法,可以申诉撤销。
去年我接了个案子,当事人老李在四川南充,做小生意的,某天凌晨两点,手机接连收到五条“中银消费金融”的逾期提醒,说他有一笔8万元贷款逾期47天,即将启动诉讼程序,并附带一个“还款链接”。
老李吓得睡不着,第二天准备借钱还钱,但他儿子是学法律的,拦住了他,说先查一下征信报告,结果一查——根本没这笔贷款记录!
后来我们通过向中银消费金融官方核实,发现这是典型的“伪冒贷款+精准诈骗”,原来老李之前在一个非正规网贷平台填过身份证和手机号,信息被倒卖后,骗子用他的身份资料伪造了一份电子合同,再发虚假催收短信进行恐吓勒索。
我们马上报警,并协助老李向工信部投诉短信来源,最终不仅避免了经济损失,还推动当地网安部门捣毁了一个跨省诈骗团伙。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恐慌之下最容易犯错,面对逾期短信,第一反应不该是还款,而是验证。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三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若借款人无违约行为,贷款方不得擅自认定逾期或采取催收措施。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
任何组织在处理个人金融信息时,必须取得明确同意,且不得超出必要范围,未经允许收集、使用、泄露借款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五条
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未履行告知义务即上报征信的,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更正或删除。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条
催收不得采用骚扰、恐吓、侮辱等方式,不得频繁致电或发送短信干扰正常生活。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我想送你三句话:
第一,别让恐惧代替思考。
短信可以吓人,但法律才是盾牌,哪怕真逾期了,也有协商空间,不必自乱阵脚。
第二,证据比情绪更重要。
保留所有短信截图、通话录音、还款记录,这些在未来可能成为你维权的关键武器。
第三,主动沟通永远胜过逃避。
如果你确实经济困难,别玩失踪,主动联系银行说明情况,申请展期、分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大多数机构都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起诉那一步。
最后提醒一句:在四川也好,全国也罢,凡是让你立刻扫码还款、威胁爆通讯录、声称“公安已备案”的,99%是骗局,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会用这种方式催收。
你不是孤军奋战,只要依法应对,每一步都有退路,每一次危机,也都藏着转机。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轰炸?别慌!先搞清楚这3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