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短信说贷款逾期了,是真的吗?别慌,先看这条!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紧接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自己真的忘了还哪笔钱?更离谱的是,短信里连本金、利息、还款链接都给你配...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或者更吓人一点的:“您的账户已被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剩余3小时处理,否则将冻结名下所有银行卡!”
一看手机,心跳直接飙到120——我没借过啊?还是说我哪次点了个链接不小心授权了?这时候是赶紧点进去还钱,还是当垃圾信息删掉?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今天就来帮你把这件事掰扯清楚:这类“贷款逾期”短信,到底是真是假?背后有哪些套路?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现实中,贷款逾期”短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真逾期,真通知
你确实通过正规平台(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借过款,后来忘了还,或者卡里余额不足导致自动扣款失败,这种情况下,机构发短信提醒是正常流程,属于合法催收。
✅ 应对方式:登录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电话核实,确认是否真的逾期。
第二种:伪冒平台,虚假催收
你可能在某个网贷平台注册过、填过身份证信息,但根本没借款,甚至只是“试算额度”,可有些不合规平台就把你当成“潜在借款人”,一旦系统标记为“未放款完成”或“放弃借款”,就当作“违约”处理,发短信催收。
⚠️ 这种行为涉嫌滥用用户信息,甚至构成骚扰,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个人信息进行催收。
第三种:彻头彻尾的诈骗短信
这是最危险的一种!骗子伪造贷款平台名称,用高仿短信模板,附带一个钓鱼链接,点进去后,页面长得跟某东金融、某呗一模一样,让你输入银行卡号、验证码,甚至诱导你“交保证金”来“解除黑名单”。
🔴 典型特征: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了一条“某安普惠”的逾期短信,说她有一笔4.8万元贷款未还,即将起诉。
她明明没借过,但看到短信里连她的身份证后四位都对得上,吓得不行,更糟的是,她点了链接,按提示填写了银行卡和收到的验证码——结果卡里瞬间被转走2.3万元!
后来我们调取证据发现:
最终警方介入,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极其艰难,李女士悔恨不已:“早知道该先打官方电话问问。”
这个案子也提醒所有人:任何涉及金钱的操作,必须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面对虚假逾期短信和非法催收,咱们不是毫无办法,以下几条法律规定,是你维权的“护身符”:
《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条 & 第13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取得个人同意,未经授权的催收行为违法。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以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十年以上。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明确禁止恐吓、侮辱、冒充国家机关等不当催收行为。
回到最初的问题:短信说你贷款逾期,是真的吗?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但你的反应方式,决定了你是受害者还是清醒者。
📌 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会用“最后3小时”来逼你还钱。
真正要你命的,往往不是债务本身,而是你那一刻的慌乱与轻信。
下次再收到“逾期短信”,别急着心慌,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一句:
“我真的借过这笔钱吗?我准备怎么验证它?”
法律永远站在理性的一边,而你,只需要做一个清醒的人。
—— END ——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