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怎么处罚?一旦被盯上,赔钱还是小事,坐牢都有可能!
辛辛苦苦做了几年品牌,logo、包装、广告全砸了心血,结果一觉醒来,发现市场上突然冒出一堆“李鬼”——名字和你差不多,颜色用得一模一样,连宣传语都抄了个七七八八,更气人的是,消费者还分不清谁是正品,最...
自家小店生意刚有点起色,产品包装也设计得挺好看,结果突然收到一封律师函,说你侵犯了别人的注册商标?更离谱的是,对方要求赔偿几十万,甚至要你关门停业?这时候你才一脸懵:“我只是用了个差不多的名字,怎么就成‘侵权’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唠一唠这个看似遥远、实则随时可能砸到头上的问题——商标侵权到底怎么处罚?后果有多严重?普通人该怎么避坑?
很多人觉得,商标嘛,不就是个名字或图案?我换个字体、改个颜色,总不算抄吧?但法律可不这么看。
商标的核心作用是“识别来源”,换句话说,消费者看到某个标志,就能联想到背后的品牌,比如你看到三条斜杠,马上想到阿迪达斯;看到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就知道是iPhone,这就是商标的价值。
一旦你在同类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了和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那对不起——这就构成了商标侵权。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
这些行为,轻则被警告下架,重则面临巨额赔偿,甚至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一旦被认定为商标侵权,可能面临三重打击:
权利人可以起诉你,要求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赔偿金额怎么算?
举个例子:你卖了三个月“山寨LV包包”,销售额50万,利润20万,品牌方一纸诉状告上来,法院可能直接判你赔80万,外加诉讼费、律师费……血本无归都是轻的。
市场监管部门有权主动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一旦查实,可能面临:
这意味着,哪怕你只卖了几千块的侵权产品,也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
如果侵权情节特别严重,比如非法经营数额超过5万元,或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据《刑法》第213条,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现实中真有人因此入狱,你以为只是“打擦边球”,结果一觉醒来,警察敲门带你去“喝茶”。
2021年,浙江某食品加工厂老板王某,为了提高销量,擅自使用与“大白兔”奶糖高度相似的包装和兔子图标,生产并销售“小白兔”奶糖,月销超百万。
结果被冠生园公司发现,立即提起诉讼,并向市场监管局举报,经调查,王某累计销售额达380万元,非法获利120万元。
法院最终认定其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处:
这个案子给所有小微企业敲响警钟:别以为“小打小闹”没人管,品牌方维权越来越专业,执法也越来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明确规定了七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权赔偿额度、惩罚性赔偿(恶意侵权可加倍)、举证责任分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五条:
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最高刑期可达七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类似商品”“近似商标”“混淆可能性”等关键概念作出细化解释。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知识产权律师,我想告诉你:现在真的是“品牌时代”,一个商标,可能是企业十年积累的信誉和市场认知,你随意模仿、搭便车,短期或许赚点快钱,但风险极高,代价可能是你承受不起的。
给所有创业者、个体户、电商卖家几点建议:
记住一句话:尊重别人的商标,就是保护自己的未来。
别等到收到法院传票才后悔:“早知道就不该图那个省事。”
品牌之路,步步小心,方能行稳致远。
自家小店生意刚有点起色,产品包装也设计得挺好看,结果突然收到一封律师函,说你侵犯了别人的注册商标?更离谱的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