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先看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

金融债务4秒前1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仿佛漏了一拍,尤其当你明明记得自己按时还了款,或者压根没在这家机构办过贷款时,这种短信就更让人一头雾水。

说实话,现在这类“贷款逾期”短信满天飞,真假难辨,有人一看就吓得赶紧点链接还款,结果反而掉进了骗子的圈套;也有人不当回事,结果真逾期了,征信被拉黑,后悔都来不及,那到底该怎么判断?这条短信到底是真是假?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带你抽丝剥茧,搞清楚这件事。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先看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


咱们得明白一点:正规金融机构确实会在贷款逾期后发送提醒短信,但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催收或索要敏感信息。

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常会用官方号码(比如955XX、106开头的统一服务号)发通知,内容简洁规范,一般只提醒你“贷款已逾期,请尽快处理”,不会附带不明链接,也不会威胁说“不还就上门抓人”“冻结所有账户”之类的话术。

而那些让你“点击链接立即还款”“输入银行卡密码验证身份”的短信,八成是诈骗,我见过太多案例,有人一点进去,页面做得跟银行官网一模一样,结果输完卡号密码,钱就被转走了。

第一反应不是慌,而是冷静核查

你可以这么做:

  1. 查合同:翻出当初签的贷款合同,看看是哪家机构放的款,联系方式是什么。
  2. 打官方电话:别信短信里的客服号,直接拨打该机构官网公布的客服电话,人工核实是否真的逾期。
  3. 登录官方App或网银:最直接的方式,登录你的贷款账户,查看还款状态和账单明细。
  4. 警惕陌生链接:任何带链接、二维码、要求填写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的,一律不点、不扫、不填!

📚 以案说法

去年有个当事人李女士来找我咨询,说她接连收到三条“某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短信,还附了一个链接让她“紧急处理”,她本来没贷款,但怕影响征信,就点了链接,按提示操作后,卡里8万多元瞬间被划走。

我们调取证据发现:

  • 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根本没有她的贷款记录;
  • 短信发送号码是虚拟运营商号段;
  • 链接指向的网站域名与该公司官网完全不同,只是仿冒页面。

这明显是一起典型的“伪逾期短信+钓鱼网站”诈骗案,虽然我们协助她报案并追回部分损失,但过程耗时近半年,精神压力巨大。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对“逾期”两个字太敏感,一听到就紧张,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防骗常识。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会用恐吓方式催收,更不会让你在不明网页上操作资金。


⚖️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构成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银保监会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凡是通过短信、社交软件诱导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转账汇款的“逾期通知”,均涉嫌网络诈骗,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


✍️ 律师总结

朋友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贷款逾期”短信,记住六个字:不信、不点、不慌。

它可能是真的——如果你确实忘了还款,那这就是一次善意提醒,赶紧补救还能避免征信受损;
但它也可能是假的——伪装成权威机构的诈骗陷阱,专挑你焦虑的时候下手。

关键在于:用理性对抗情绪,用核实代替冲动。
不要让一条短信打乱你的生活节奏,更别让它掏空你的钱包。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法律不会因为你害怕就改变规则,但骗子,永远在利用你的恐惧。”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你才是自己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 一位不愿看到客户被骗的执业律师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先看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孩子3个月离婚会怎样处理
« 上一篇3秒前
结婚一年半没小孩离婚退彩礼吗
下一篇 »2秒前
×
07
2025 10

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先看这条短信是不是真的!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