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中秋限行短信吓到?别慌,先搞清这几点再行动!
最近中秋节刚过,不少人手机里突然跳出一条短信:“因您贷款长期逾期,已纳入征信异常名单,节日期间出行将受限制,请尽快处理。” 看到这种消息,第一反应是不是心一紧?尤其还是在团圆节期间收到这种“警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因您名下贷款存在逾期行为,已纳入信用限制名单,出行、消费将受管控。”
那一刻,心猛地一沉,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我什么时候被“限行”了?是不是不能坐高铁了?还能不能出国?这算不算违法?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贷款逾期后收到“限行”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唬人的?你又该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得明白一点:并不是只要贷款逾期,就会立刻被“限高”或“限行”。
真正能让你“不能坐飞机、不能住星级酒店”的,是法院作出的“限制高消费令”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名单”。
而你现在收到的短信,大概率是以下几种情况:
所以第一步:千万别看到“限行”就崩溃,先核实来源!
你可以打开短信抬头看发送号码是不是官方客服号,比如建设银行是95533,招商银行是95555,如果是106开头的一长串号码,尤其是带“催收”“法务”字样的,基本可以判断为非官方渠道。
面对这类短信,我建议你按这三个步骤来处理:
登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输入你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查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高消费人员”。
这是最权威的查询方式,如果这里查不到,那你所谓的“限行”大概率只是吓唬你。
拿出那条“限行”短信,逐字核对:
如果有,马上联系当地法院执行局核实;如果没有,基本就是催收话术升级版。
哪怕目前还没被真正“限高”,只要你有逾期,风险就在累积,我的建议是: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在某网贷平台借了2.8万,因为失业连续逾期6个月,某天他准备买高铁票回老家,发现购票失败,紧接着收到一条短信:“因贷款逾期,已被纳入信用惩戒系统,禁止乘坐飞机高铁。”
小李吓得不行,以为自己成了“老赖”,他找到我时情绪激动,说工作丢了、女朋友也分手了,“感觉人生完了”。
我们第一时间帮他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查询,结果:无任何执行记录。
随后我们向该网贷平台发函要求说明情况,并指出其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存在虚假陈述、误导性宣传的问题,最终平台承认系催收公司擅自群发警示短信,属于内部管理失当,并主动撤销了逾期上报征信的记录(前提是小李结清欠款)。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情绪要稳,证据要全,反击要有理有据。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换句话说:没有法院判决,谁都不能随便给你“限行”。
朋友们,现代社会离不开信用,一次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比如拆东墙补西墙、盲目相信“修复征信”的骗局,甚至干脆摆烂不还。
我想告诉你的是:
真正的法律威慑,从不靠一条短信实现;而真正的信用重建,也从来不是靠逃避完成的。
如果你已经逾期,请立即做三件事:
法律保护的是守法者,也给犯错的人留出了改正的空间,只要你愿意面对,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我是张律,一名专注债务纠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执业律师,愿你在风雨中不失方向,在困境中仍能清醒前行。
本文由张某某律师原创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案例已做隐私化处理,如有类似问题,欢迎私信咨询。
贷款逾期后收到限行短信?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因您名下贷款存在逾期行为,已纳入信用限制名单,出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