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会发短信提醒嘛?别等通知才后悔,这些事你必须提前知道
咱们平时手头紧了,难免会用点贷款应急,房贷、车贷、消费贷、网贷……五花八门,方便是真方便,但还钱这事,可一点都不能马虎,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律师,我贷款忘了还,银行到底会不会发短信提醒啊?” 这问...
某天突然收到一条银行或贷款平台的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心里咯噔一下,这才想起上个月那笔忘记续缴的分期款。
可问题是——他们怎么不提前告诉我?难道一逾期就直接算违约?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贷款逾期后,到底会不会先发短信提醒?还是说,悄无声息地就被记上了黑记录?
从实务操作来看,绝大多数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逾期初期,确实会通过短信、电话、APP推送等方式进行提醒。这不是出于“好心”,而是基于风控流程和合规要求。
举个简单的逻辑:银行也好,消费金融公司也罢,他们的目标是收回本金和利息,不是第一时间把你拉进黑名单,在你刚逾期一两天的时候,系统通常就会自动触发提醒机制。
但要注意!这种“提醒”并不等于“免责”。
哪怕你没收到短信,只要合同里留了联系方式(尤其是手机号),法律上就视为你“应当知晓”,也就是说——不是他们没通知你,而是你忽略了通知。
这就涉及到几个关键点:
你换了手机号,但没更新贷款账户信息;或者短信被手机拦截软件误删,这类情况很常见,尤其是用某些网贷平台时,注册一次后多年不用,结果某天发现征信出了问题。
有些小型网贷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并不会逐条发送短信提醒,而是统一在APP内发布公告,或只在逾期较久后才启动催收程序,等到你看到消息,往往已经过了5天、10天,甚至直接上了央行征信系统。
翻看你当初签的电子借款协议,几乎都会有这么一句话:“借款人同意,贷款人可通过预留联系方式发送还款提醒,相关通知一经发出即视为送达。”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按约定方式发了信息,哪怕你没看见,也算履行了告知义务。
我曾代理过一位年轻女士小林的案子,她在三年前通过某知名消费金融平台借了8000元买手机,分12期还款,第十期时,她换了新工作,手机号也随之更换,但忘了去平台更新资料。
第十期到期后,她逾期了6天,期间平台多次向原号码发送短信提醒,并打了两次自动语音电话,由于号码已停用,她完全不知情,第15天,平台将逾期记录上报至征信系统。
两年后,小林申请一家国企职位,政审环节被告知“个人征信存在不良记录”,最终未能录用,她愤怒地找到平台申诉,要求删除记录,却被拒绝。
后来我们介入调查,确认平台确实在逾期第2天、第5天、第8天都发送了短信,且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通知方式,法院最终判决:平台已尽到合理提醒义务,不构成侵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你以为的“不知情”,在法律眼里,可能是“疏忽大意”。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等附随义务。”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也指出:
金融机构在报送逾期信息前,应采取适当方式提醒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
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适当方式”——它并不要求必须打电话到本人手上,只要符合合同约定的通知形式,即视为有效。
回到最初的问题:贷款逾期会先短信提醒吗?
答案是:大多数情况下会,但这不是绝对保障,更不是你可以拖延还款的理由。
作为借款人,你要明白三点: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打破只需一秒,修复却要五年。
别让一条没看的短信,毁掉你未来的贷款、买房、甚至就业机会。
每一次按时还款,都是在为自己积累无形的财富,而每一次侥幸,都在悄悄透支你的未来。
贷款逾期了,会先发短信提醒吗?别等失联才后悔!,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某天突然收到一条银行或贷款平台的短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心里咯噔一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