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举报垃圾短信?收到骚扰信息别忍着,教你三步维权!
深夜正准备睡觉,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广告,“限时秒杀!9.9元抢大牌口红!”再一看号码,一串莫名其妙的数字,连归属地都查不到,或者刚在某平台注册完账号,立马就有贷款、理财、房产中介的短信轮番轰炸,烦...
在地铁上好心让座反被嫌弃“坐姿难看”;在小区群里提个建议,结果被人阴阳怪气“多管闲事”;甚至在职场里,因为一点工作分歧,就被领导当众羞辱“脑子不行还敢顶嘴”……那一刻,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又气又委屈,但又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较真”。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算了,不跟傻子一般见识。”可问题是,这种“算了”多了,人就容易憋出内伤,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被人骂,真不一定只能忍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被人骂了,到底该怎么办?怎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尊严?
很多人觉得,“骂人”是情绪宣泄,顶多道德有问题,犯不上找法律,这话对一半,关键要看、方式、场合和后果。
如果只是朋友间斗嘴一句“你真笨”,哪怕难听点,法律通常不会介入——这属于日常人际摩擦,靠沟通解决更合适。
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那就不是“脾气差”那么简单了,而是可能构成侵犯人格权:
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情绪表达”的范畴,踩到了法律的红线。
第一步:冷静取证,别当场硬刚
人在被骂的瞬间,最容易冲动反击,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你要赢的是理,不是嘴。
这时候最该做的,是悄悄录音、截图、录屏,把对方的言语、时间、地点、见证人都记下来,如果是微信群里的辱骂,千万别手快删聊天记录,那是你的“证据命脉”。
第二步:明确警告,给对方一个台阶
不是所有骂人都存心恶毒,有些人就是情绪失控,你可以私信或当面说一句:“你刚才的话我已经录音了,涉及侮辱,希望你道歉,否则我会依法维权。”
这一句话,既表明态度,又留有余地,万一对方意识到问题,道个歉,事情也就平了。
第三步:该出手时就出手,法律不保护沉默的人
如果对方拒不道歉,甚至变本加厉,那就别犹豫了,你可以: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李女士在业主群里提醒邻居不要高空抛物,结果另一位业主王某直接回怼:“你就是条母狗,整天吠什么?”还附带一堆不堪入目的辱骂。
李女士没吵没闹,默默保存了聊天记录,随后报警并起诉,法院审理认为,王某在500多人的公共群聊中使用极具侮辱性的语言,严重损害李女士人格尊严,构成名誉侵权,最终判决王某在群内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3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上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24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民法典》第1183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被人骂,不代表你错了;选择维权,也不代表你小题大做,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忍气吞声,而是懂得在情绪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
法律从不鼓励“以牙还牙”,但它始终为那些愿意体面捍卫自己尊严的人留着一扇门,你不必做咄咄逼人的战士,但要有拿起证据、走进派出所或法院的勇气。
你可以善良,但要有锋芒;你可以宽容,但要有底线。
下次再有人骂你,别急着低头,深呼吸,取证,然后问自己一句:
“这件事,值不值得我为自己站出来?”
答案若是“值得”,那就去做,你的尊严,值得被认真对待。
在地铁上好心让座反被嫌弃“坐姿难看”;在小区群里提个建议,结果被人阴阳怪气“多管闲事”;甚至在职场里,因为一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