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被ATM吞了别慌!律师教你3步合法取回,这些坑千万别踩!
原创文章内容: 场景还原: 深夜急着取钱,ATM突然“嘀”的一声,屏幕提示“卡片已保留”……银行卡被吞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砸机器或找路人帮忙,但律师提醒:错误操作可能让你“钱卡两空”! 吞...
说到医保卡,几乎人人都有,但真要问起“医保卡到底该怎么用”,不少人立马就懵了,有人把它当购物卡刷,有人拿它去美容院做项目,还有人借给别人开药……结果一不小心就被暂停使用、甚至被追责,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医保卡到底该怎么正确使用?哪些行为看似方便,实则违法?又有哪些隐藏功能你根本不知道?
先说结论:医保卡不是万能卡,它是国家给咱们的健康“保障盾牌”,核心用途就四个字——看病买药。
首先得明白,医保卡里的钱分两部分: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日常小病小痛,刷医保卡挂号、开药完全没问题;去医院做检查、输液,出示医保卡还能自动结算报销比例部分,自付部分才从你卡里扣。
⚠️把医保卡当消费卡用
有些人图省事,在药店刷医保卡买米面油、洗发水、保健品……听着挺划算,但这是明令禁止的!医保基金监管条例写得清清楚楚:非药品类商品不得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一旦被查,轻则退回资金,重则影响信用记录。
⚠️借卡给别人用
亲戚感冒让你刷医保卡买药?听着是人情,实则是违法,医保卡实行“一人一卡、专人专用”,冒用他人医保卡属于骗保行为,去年浙江就有位大姐替丈夫多次刷自己的卡开降压药,结果被系统预警,不仅补缴了全部费用,还上了医保黑名单。
⚠️过度囤药、虚假就诊
有些人想着“反正能报销”,一口气开三个月的药存着,这种行为也会被大数据盯上,医保系统会分析你的用药频率、剂量是否合理,异常就会触发核查机制。
很多人只知道刷药,其实医保卡还能干不少事:
✅ 支持家庭共济绑定(多地已开通)
你可以把自己的医保余额授权给配偶、子女、父母使用,他们看病买药可以直接刷你的卡,特别适合家里老人医保余额少的情况。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现在跨省看病不用再垫付后跑回老家报销了,提前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备案,到定点医院直接刷卡结算,该报的报,该付的付,方便得很。
✅ 查询使用明细
通过微信/支付宝搜“医保电子凭证”,绑定后就能查余额、消费记录、年度报销情况,比翻实体卡清楚多了。
2023年,江苏常州一位退休职工王某,因长期用自己的医保卡为儿子购买处方药(儿子无业未参保),累计刷卡金额达4.8万元,药店系统发现同一张卡频繁开具慢性病药物,且就诊人信息不符,上报至医保局。
经调查,王某承认代刷行为,辩称“都是自家人,花的也是我自己卡里的钱”,但法院最终认定其行为构成“虚构医疗服务、骗取医保基金”,虽未追究刑事责任,但责令退回全部费用,并处以1.2万元罚款,同时暂停其医保待遇三年。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亲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医保卡里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公共基金,滥用就是侵占公共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另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不得将本人医疗保障凭证交由他人冒名使用,不得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不得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
这些可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高压线”。
朋友们,医保卡是你我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本质是互助共济、风险分担,我们每个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守护者,别因为一时方便或一点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记住三句话:
用对了,它是你的健康守护神;用错了,可能就成了麻烦制造机,珍惜医保资格,规范使用医保卡,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医疗体系的尊重。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帮我刷个卡呗,反正你卡里有钱。”你可以笑着回答:“兄弟,这不是钱的事,这是法律的事。”
医保卡怎么用?90%的人都用错了,这些坑千万别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说到医保卡,几乎人人都有,但真要问起“医保卡到底该怎么用”,不少人立马就懵了,有人把它当购物卡刷,有人拿它去美...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