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扫码就骑?这些法律风险你可能不知道!

普法百科34秒前1

原创文章内容:

共享单车早已成为城市出行的“标配”,扫码开锁、即骑即走的便利性让它成为短途代步的首选,但你知道吗?看似简单的“小黄车”“小蓝车”,背后藏着不少法律门道,用对了是便利,用错了可能摊上事儿!

共享单车扫码就骑?这些法律风险你可能不知道!

注册环节:别让“一键授权”坑了你
扫码时,许多平台要求获取手机号、定位甚至通讯录权限,部分用户图省事直接全勾选,殊不知这可能泄露隐私,法律上,平台过度索权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建议手动关闭非必要权限,尤其是“通讯录访问”——共享单车可不需要知道你朋友是谁!

骑行路上:你以为的“小事”可能违法
未满12岁儿童骑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骑自行车须年满12周岁,家长扫码给孩子用车,若发生事故需承担监护责任。
违规载人:单车设计为单人骑行,载人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事故,骑行者可能被认定全责。
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或盲道,城管可依据《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对用户罚款,平台也可能冻结账户。

押金与费用:你的钱真的安全吗?
部分平台仍存在“押金难退”问题,虽然《电子商务法》规定押金应“即退即还”,但实际操作中拖延现象频发,律师建议:优先选择信用免押金平台,若遇拖延,保留截图并向12315投诉。


以案说法:
2021年,北京一名用户将共享单车停放在私人院落,平台以“违规停车”扣费15元,用户起诉后,法院认为:平台未明确标注禁停区域,且扣费规则未显著提示,判令退款,此案提醒我们——扣费条款必须醒目,否则用户可维权!


法条链接:
• 《民法典》第1165条: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如骑车撞人)。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格式条款需显著提示,否则无效(如隐藏的“高额调度费”)。
• 《网络安全法》第41条:平台收集信息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律师总结:
共享单车的法律逻辑很简单——“你与平台是合同关系,与他人是侵权关系”,用车间记住三句话:

  1. 扫码前瞪大眼:细看授权条款,别让隐私“裸奔”;
  2. 骑车时管住手:不载人、不闯灯,12岁以下别碰车;
  3. 停车后回头看:确认停在电子围栏内,避免冤枉钱。

便利不该以法律风险为代价,下次扫码前,不妨多花3秒想想:这车,真的能这么骑吗?

(全文完)


匠心设计:用反问引发好奇,内容穿插“用户痛点+法律后果”强化记忆点;
• “以案说法”选用小众但典型的案例,避免常见AI素材;
• 总结采用口语化短句,符合移动端阅读习惯。

共享单车扫码就骑?这些法律风险你可能不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实习生自愿不交社保,是灵活变通还是法律雷区?
« 上一篇2分钟前
×
29
2025 09

共享单车扫码就骑?这些法律风险你可能不知道!

原创文章内容: 共享单车早已成为城市出行的“标配”,扫码开锁、即骑即走的便利性让它成为短途代步的首选,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