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还拉黑你?三招教你合法追回血汗钱!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把钱转过去了,结果到期不还,一开始还敷衍两句,后来干脆不回消息、电话拉黑,朋友圈照常更新吃喝玩乐……你说气不气?更扎心的是,很多人第一反...
朋友开口借钱,信誓旦旦说“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反倒被对方恶人先告状:“你再催我就去你家闹!”
更离谱的是,有些人不仅赖账,还反过来恐吓、辱骂债权人,搞得你心里发毛,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较真了?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糟心的话题:当老赖借钱不还还敢威胁你,你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在被威胁后第一反应是害怕、退缩,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冷静,记住一句话: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你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和对方对骂,也不是默默忍受,而是立刻开始固定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
注意:微信聊天记录别只截图,要保留原始载体,开庭时法官要看手机原件,如果对方删了你,赶紧去腾讯做“微信证据保全”——这招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它关键时刻能救命。
很多人觉得“打官司太麻烦”“请律师费钱”,于是选择忍气吞声,可你想过没有?你的沉默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对付老赖,法律武器比你想象中好用得多。
你可以这么做:
更狠的一招:一旦进入执行程序,法院会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黑名单”,到时候,他坐不了高铁、飞机,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连手机铃声都可能被定制成“您拨打的用户是失信人员”……
你说,他还敢嚣张吗?
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当对方开始言语威胁、人身恐吓,这就已经超出民事纠纷范畴,涉嫌违法甚至犯罪了!
比如他说:“你再催我就去你家泼油漆!”“我知道你孩子在哪上学!”这种话,已经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威胁他人人身安全行为,轻则拘留罚款,重则触犯《刑法》第293条的寻衅滋事罪或第274条的敲诈勒索罪。
请立刻拨打110,把所有威胁信息交给警方,不要怕“小事麻烦警察”,你的安全比面子重要一万倍。
去年杭州有个真实案例:李女士借给前同事张某5万元应急,约定三个月归还,结果到期后张某一直拖延,李女士多次催要,张某竟在微信群里公开辱骂她,并扬言“让你全家不得安宁”。
更过分的是,张某反过来报警,说李女士“骚扰恐吓”,警方调查后发现,真正实施威胁的是张某本人,其聊天记录中有大量恐吓性语言。
法院不仅判决张某全额还款本息,还因其威胁行为被行政拘留7日,李女士反而因维权正当,获得舆论支持。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谁先动手威胁,谁就先输一半,正义不会因为你是欠债方就偏袒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出借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恐吓、辱骂、跟踪等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寻衅滋事罪,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我做了十几年民商事案件,见过太多人因为“顾及情面”而放弃追债,最后反被老赖吃得死死的,我想告诉你:
借钱给你是情分,按时还钱是本分。你依法维权不是咄咄逼人,而是捍卫尊严。
面对老赖,千万别怕,更别怂。
从现在起,学会用证据说话,用法律护身。
当你拿起法律的盾牌,那些曾经耀武扬威的威胁,终将变成法庭上的呈堂证供。
这个世界不会惩罚坚持底线的人,它只会惩罚沉默的善良。
你值得被尊重,也必须被尊重。
老赖借钱不还还威胁你?三步反制,别让软弱变成纵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开口借钱,信誓旦旦说“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反倒被对方恶人先告状:“你再催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