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还骂人?老赖嚣张到这种地步,法律真拿他没办法吗?
朋友急用钱,你二话不说借了出去,结果对方拖着不还,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你忍不住发火质问,对方居然反手一句“你有病吧?我又没写欠条!”甚至还编首歌在网上唱:“我就是老赖,你能拿我咋样?”——这不是段...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信誓旦旦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更气的是,对方明明开着豪车、朋友圈晒旅游,就是不还钱,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让无数人咬牙切齿的真实案例:老赖张波。
张波,38岁,曾经是街坊邻里口中的“能人”——做点小生意,人脉广,说话有分量,可就在三年前,他以“资金周转”为由,向邻居李姐借了15万,打了借条,约好半年内连本带息还清,结果呢?半年过去了没动静,李姐上门催要,张波开始各种推脱:“最近账没回,再等等。”“我老婆不知道这事儿,得瞒着她。”后来干脆玩失踪,换了手机号,连家门都不回了。

最让人寒心的是,李姐后来发现,张波不仅没破产,反而在郊区买了新房,孩子送去私立学校读书,而她自己,为了这笔钱,把养老钱都搭进去了。
这种人,我们叫他“老赖”——不是没钱,而是有钱不还,他们懂一点法律漏洞,知道法院执行难,于是肆无忌惮地践踏诚信底线。
那问题来了:法律真的拿这种人没办法吗?
李姐一开始也觉得“算了,惹不起躲得起”,但在儿子劝说下,她决定走法律程序,她找到律师,整理出借条、银行转账记录、微信聊天截图(里面有张波亲口承认借款和承诺还款的内容),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
法院审理后判决:张波需在10日内偿还本金15万元及利息,可判决下来后,张波依旧装死,李姐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他名下财产,发现房产已过户给妻子,车子登记在表弟名下,账户余额不到500元。
看起来又要“执行不能”了?
但执行法官没放弃,通过调取张波的微信支付流水,发现他每月有数万元资金进出,且频繁使用某高档小区的物业缴费账号,顺藤摸瓜,确认该房产虽登记在妻子名下,但购房款来自张波的实际控制账户,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下的恶意转移财产。
法院裁定追加执行该房产,并对张波采取司法拘留15天的处罚,因其长期隐匿收入、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这一下,张波慌了,家属主动联系李姐,提出分期还款,李姐已收回部分款项,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张波,出行受限、贷款无门,连孩子升学政审都受影响。
你看,法律不是没牙齿,而是需要当事人敢于亮剑,坚持到底。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高消费的司法解释明确: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一等座,不得在星级酒店消费,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也将受到限制。
这些不是纸上的条文,而是可以真正落地的“紧箍咒”。
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想告诉你:面对借钱不还的老赖,忍让换不来良心发现,只有依法维权才能守住底线。
我给你三个关键建议:
证据要全: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录音录像,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证据,再占理也赢不了官司。
行动要快:不要拖!诉讼时效只有三年,越早起诉,越容易查到财产线索,别等对方把钱花光、房子卖掉才想起来打官司。
执行要盯:判决胜诉只是第一步,执行才是关键,要主动向法院提供财产线索,必要时申请律师调查令,深挖对方隐匿资产。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像张波这样的老赖,你以为他赢了?短期看他躲过了债务,实则毁掉了信誉、亲情、自由,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追责,而像李姐这样坚持用法律维权的人,虽然过程艰难,但最终赢得了尊严与公正。
如果你正被“老赖”困扰,请别沉默,拿起法律武器,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
写在最后:
借钱看人性,还钱见人品。
在这个信用越来越值钱的时代,别让一个老赖,毁掉你对善良的信心。
法律,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信誓旦旦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