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怎么办?催了无数次还是拖着,还能拿回钱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两万,说得比唱得好听:“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三个月过去了,微信不回、电话拉黑,见面装傻,连朋友圈都屏蔽你,你气得牙痒痒,可又不想撕破脸打官司,怕麻烦、怕花钱、更...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亲戚急用钱,你二话不说转账过去;同事说周转几天就还,结果这一“几天”拖成了几个月、甚至几年……最让人窝火的是,对方不是没钱,是明明有车有房、朋友圈天天晒吃喝玩乐,就是对你装失联、耍无赖。
这时候你心里肯定在问:钱是我一分一分辛辛苦苦挣的,凭什么他能赖着不还?我到底还能不能要回来?

别急,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今天就来给你掰扯清楚:面对“老赖”,普通人该怎么一步步把钱拿回来,而且是合法、有效、不留后患的那种。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发微信骂人、打电话威胁,甚至上门堵人,可你知道吗?这些行为一旦过界,可能从“受害者”变成“侵权方”,比如你去人家家门口贴大字报、拉横幅,或者半夜打电话骚扰,虽然你气不过,但法律上这叫侵犯他人名誉权、扰乱生活安宁,反而可能被反诉。
正确的做法是:保留证据 + 理性沟通 + 明确态度。
什么意思?
很多人以为打官司耗时又费钱,干脆放弃,但其实,对付老赖,法律手段才是最有力的心理威慑。
你可以这样做:
发律师函:不用直接起诉,先委托律师发一封正式的《催款律师函》,很多老赖看到盖着律所公章的信件,立马就慌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事已经升级,再不处理可能上征信、被限高、甚至坐牢。
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如果你知道对方名下有房、有车、有存款,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冻结他的资产,这样一来,他就算想转移财产也来不及,记住一句话:动手要快,出其不意。
纳入失信名单(俗称“老赖名单”):一旦判决生效后他仍不还钱,法院可以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果是什么?不能坐高铁、飞机,不能贷款,孩子读私立学校都受限,连支付宝、微信支付都会被限制使用。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借给前同事6万元,说是“孩子上学急用”,结果一拖就是八年,期间对方换了三次手机号,搬了四次家,每次见面都说“快了快了”。
我们接手后,做了三件事:
车子进入拍卖程序前,他主动联系李女士,一次性还清本金加利息共7.2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哪怕过了多年,只要证据在,法律依然站在你这边。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简单说:只要你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法院就必须受理;一旦胜诉,对方拒不执行,法院就有权强制执行他的财产。
借钱给熟人,本是情分;还钱,却是本分。
在这个人情与规则交织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善意。
我的建议是:
✅ 借钱前,务必写借条(哪怕只是电子版),注明金额、时间、利息(如有)、还款日期。
✅ 转账时备注“借款”,避免用红包或模糊用途。
✅ 拖欠后,不要冷处理,也不要情绪化对抗,及时固定证据、理性维权。
✅ 真遇上“老赖”,别怕麻烦,该起诉就起诉——一场官司,换来的不只是钱,更是尊严。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你越早行动,收回欠款的可能性就越大。
别再问“还能怎么办”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拿起手机,翻出那些聊天记录,然后告诉自己:
这笔钱,我一定要拿回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朋友开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你心一软就借了;亲戚急用钱,你二话不说转账过去;同事说周转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