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起诉却不敢出庭?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信用卡刷着刷着突然降额了,急用钱时额度没了;或者某天收到一条短信,“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心里一咯噔,但想着“先拖几天再说”,结果没过多久,电话来了、催收上门了,甚至法院传票也...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月就还,结果一拖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朋友圈却天天晒旅游、发聚餐,更气人的是,某天刷短视频,居然刷到一首《老赖之歌》,歌词写得还挺押韵:“你说周转三个月,三年过去影不见,当初称兄又道弟,如今见面像仇敌。”
这哪是唱歌,分明是现实版血泪控诉。

其实啊,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应是无奈、生气、自认倒霉,但我想告诉你——欠钱不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别让一句“他也是没办法”麻痹了自己,更别让“怕伤感情”成了纵容老赖的借口。
咱们先说句实在话:熟人之间借钱,往往图个信任,连借条都懒得打,可一旦对方翻脸不认账,你拿什么去法院告?一张聊天记录截图?一段语音?这些能不能用,得看法官认不认。
从你把钱转出去那一刻起,就要开始“留痕”。
你以为人家只是暂时困难?可有些人就是打着“借”的旗号,干着“骗”的勾当,他们不是没钱,是不想还,房子照买,车照开,甚至还能请客吃饭,唯独对你——“我没钱,你再等等”。
这时候,你不该等,你应该动起来。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和闺蜜相识十年,对方因孩子上学急用钱,开口借3万,说三个月就还,李女士没多想,直接微信转账,连借条都没要。
结果呢?三个月变三年,催款信息石沉大海,电话拉黑,最后连微信都被删了,直到她在一次同学聚会看到对方戴着金镯子、背着名牌包,当场气到手抖。
她来找我时几乎绝望,但我让她回忆有没有任何能证明借贷关系的线索,她想起最后一次通话中,对方曾承认“钱还没凑齐,但一定会还”,于是我们指导她通过原手机号拨打语音留言,并录下对方接听后承认债务的对话。
这份录音经过技术鉴定,成为关键证据,最终法院判决对方偿还本金3万元,并支付逾期利息,执行阶段,我们申请了限制高消费令,对方账户被冻结,几天后主动联系还款。
你看,不是老赖不怕你,而是他们知道你不会真动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也就是说,哪怕没有纸质借条,只要有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录音等形成完整证据链,一样可以起诉。
而且注意!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约定还款日开始算,如果你一直催款,记得保留每次沟通的记录,这能中断时效,重新计算。
我知道,很多人犹豫要不要走法律程序,怕麻烦、怕撕破脸、怕赢了官司拿不到钱,但我想说:
每一次对老赖的容忍,都是在削弱社会的诚信底线。
法律不是摆设,法院也不是走过场,只要你证据扎实,流程合规,90%以上的民间借贷案件都能胜诉,至于执行难?那是另一个战场,但现在有失信名单、限高令、财产查控系统,老赖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更重要的是——
你要让你的朋友圈知道:
我讲情义,也守底线;我可以帮你,但绝不允许被欺负。
下次再听到那首《老赖之歌》,别只当段子听,把它当成提醒:
借钱要谨慎,留证要趁早,维权要果断。
毕竟,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该缺席,而你,不必做沉默的债权人,你可以是那个让老赖睡不着觉的人。
——【完】
借钱不还装失联?老赖躲得了一时,躲不过法律的歌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月就还,结果一拖半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朋友圈却天天晒旅游、发聚...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