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是什么意思,刑法怎么规定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是什么?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
一、犯罪中止的含义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认为有可能把犯罪完成,而自动地放弃犯罪的意图,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最主要的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含义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二者的区别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在的两种情况,两个并不包容。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犯罪中止是由于罪犯放弃了犯罪意图,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所谓罪犯意志以外的原因,有几种情况: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拦,自然力的原因,犯罪分子自己能力不及等。
在犯罪预备和行为未实行终了的阶段,要做到不使犯罪结果发生,只要犯罪人放弃犯罪活动就可以了;如果犯罪行为实行已经终了,还需一点时间犯罪结果才能发生,犯罪人就必须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做到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仍要负既遂的责任。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这四个犯罪形态常常被人们弄混。其实这是四个平行的犯罪形态。以上就是合飞律师网小编为你为你介绍的“犯罪中止都是未遂犯么”的相关知识。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或是还有其他疑问,合飞律师网也提供咨询服务,欢迎您在合飞律师网进行。
一、犯罪中止的含义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