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怎么退?错过申报期还能补救吗?手把手教你拿回自己的钱
咱们平时交税,好像天经地义,工资被扣个税、买房子交契税、开公司交增值税……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税,其实是可以“还回来”的?对,说的就是——退税。 别一听“退税”就觉得是企业的事,跟普通人没关系,从个...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条上税扣得明明白白,可年底一算,好像交多了?或者兼职收入没合并申报,结果多缴了税?别急,这很可能意味着——你有一笔“被遗忘的钱”可以退回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退税?错过了申报时间还能不能补救?流程复杂吗?会不会被查?
先说结论:能退!而且大多数人都能退!别把国家该还你的钱,当成自己“贡献”的心意。

很多人一听“退税”,总觉得是天上掉馅饼,其实完全不是,我们每个月交的个税,是“预缴”性质的,比如单位按月给你代扣代缴,系统并不知道你全年到底有没有租房、有没有赡养老人、有没有孩子上学,等到年度汇算清缴时,税务局才把全年的收入和扣除项拉通算一遍。多缴了就退,少缴了就补,这才是公平。
退税的本质,是你合理合法地把自己的钱要回来。
有专项附加扣除但没及时申报的
比如你去年租房花了1.5万,但单位发工资时不知道这事,就没给你抵扣,那这部分钱对应的税,就可以通过年度汇算退回来。
年收入不高但预缴较多的
比如你上半年在一家公司月薪2万,下半年失业或换工作收入骤降,全年总收入其实没达到高税率档,但前期按高税率预缴了,差额就能退。
有多份收入但未合并计税的自由职业者/副业党
比如你本职工作年薪10万,业余接单又赚了5万,两处都各自预缴了税,但合并后可能适用更低税率,多缴部分可退。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官方唯一渠道)
别信什么第三方代办,容易泄露信息,自己动手最安全。
进入“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模块
选择“2023年度”(以实际申报年份为准),系统会自动汇总你全年的工资、劳务报酬、稿酬等收入。
核对信息,补充专项附加扣除
看看有没有漏填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七项都能抵!
确认无误后提交,系统自动计算应退或应补金额,如果显示“应退税额”,点击“申请退税”,绑定银行卡,坐等到账(一般3-15天)。
很多人问:“我4月都没管这事,现在6月了,还能退吗?”
答案是:能!但有代价。
个税年度汇算的截止日通常是次年6月30日,比如2023年的汇算,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只要在这个日期前补办,依然可以申请退税,但逾期不申报需要补税的人,会被加收滞纳金,而如果你是退税,虽然不会罚款,但拖太久可能影响信用记录,也不划算。
所以记住:退税宜早不宜迟,越晚心理负担越重。
小李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2023年年薪28万,每月公积金和社保正常缴纳,但他一直不知道自己可以申报“住房租金”扣除——他在北京租房,月租6000,符合扣除标准。
单位发工资时,因未收到他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导致全年按较高税率预缴了个税,等到2024年3月,同事提醒他去报税,他打开个税APP一看:全年已缴个税约3.1万元,但根据全年收入和扣除项重新计算后,实际应缴仅2.23万元。
他成功申请退税8700元。
更让他意外的是,他还漏报了“继续教育”——去年考了个专业证书,也能抵3600元,补填后,退税额又增加了500多元。
“原来不是我没钱,是我忘了拿回自己的钱。”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税务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怕麻烦、不懂规则,白白放弃了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合法退税,我想强调三点:
退税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不是恩赐,国家设计这套制度,就是为了实现税收公平,你主动申报,是在履行公民义务,也是在捍卫自身权益。
操作门槛极低,全程可追溯,个税APP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每一步都有提示,数据全部来自税务系统,真实可靠,你只需要花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完成。
别让“懒”和“怕”偷走你的钱,有人怕填错被查,其实只要你如实申报,材料真实,根本不用担心,税务局鼓励的是合规申报,打击的是虚假骗税。
别再犹豫了,打开手机,搜“个人所得税”,登录,点“年度汇算”——说不定,下一笔进账,就是国家还给你的“年终红包”。
该是你的,一分都不能少。
怎么退税?错过申报期还能补救吗?手把手教你拿回自己的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条上税扣得明明白白,可年底一算,好像交多了?或者兼职收入没合并申报,结果多缴了税?别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