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停被贴条了怎么办?罚多少?能申诉吗?一文讲透不踩坑
赶时间办事,兜了一圈实在找不到车位,心想“就停五分钟,应该没事吧”……结果办完事一出来,车窗上赫然贴着一张《违法停车告知单》,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得罚多少钱?能不能申诉?会不会影响驾照分?别急,今天...
最近朋友小李跟我吐槽,早上赶着送孩子上学,一不留神开进了限行区域,结果当天下午就收到了三条短信:“您于XX时在XX路段违反机动车尾号限行规定,已被电子监控记录。”他一脸懵:“我就走错了一次,怎么还连罚三次?”更让他心塞的是,查了一下账户,居然被扣了300块,还记了3分。
这事儿听着挺冤,但其实每天都有无数车主在经历类似的“误闯限行”,很多人以为限行只是“提醒”,不罚钱也不扣分,结果一脚油门下去,代价不小,那到底限行怎么罚?能不能申诉?有没有补救办法?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件事讲明白。

先说结论:大多数城市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是会处罚的,而且通常是“罚款+记分”双管齐下。
以北京为例,外地车工作日早晚高峰不能进五环内,本地车按尾号限行,一旦被抓拍:
注意啊,这不是“警告”,是实打实的行政处罚,有些车主觉得“我就开十分钟,应该没事”,但现在的电子眼太灵敏了,哪怕只开进路口几十米,系统也能识别并记录。
现在很多城市实行“智能执法”——同一个违法行为,在同一地点连续被抓拍,只要间隔超过一定时间(比如北京是3小时),就会视为多次违法,所以小李被罚三次,并不冤。
常见的几种情形: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去申诉!”
可以,但成功率不高,除非你有确凿证据证明不是主观故意,
但像“我不知道今天限行”“我只开了一小段”这类理由,基本不会被采纳,交通法规讲究“知法守法”,不知道不等于免责。
有些城市有“首违警告”政策,比如深圳、成都等地,第一次被抓拍可能只发警告短信,不罚款不记分,但这不是全国统一,得看当地交管部门的具体执行标准。
张女士家住北京朝阳,孩子在海淀上学,某周一早上,她忘记当天是自己车牌尾号限行日,开车送孩子去学校,途中经过五个电子眼点位,全部被抓拍,收到5条罚单,共计罚款500元、记5分。
她不服,向交警部门申请复议,理由是“首次违法、情节轻微、出于接送孩子需要”,交警维持原处罚,张女士又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知悉并遵守本市尾号限行措施,原告作为长期在京居住人员,应具备基本交通规则认知,接送子女虽具正当性,但不能成为免除交通违法责任的理由,电子监控记录清晰,违法行为成立。”
最终判决驳回起诉,但法官在判后释明中提到:“建议交管部门对首次轻微违法探索容错机制,体现执法温度。”
这个案子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情有可原≠法外开恩,守法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的,一次记1分。”
各地《机动车限行管理通告》(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是具体执法依据。
限行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公共秩序与法律权威,作为律师,我常跟客户说一句话:“违法成本从来不是按‘你觉得’来算的,而是按‘法律规定’来的。”
一次限行违规,可能只是100块、1分,但累积起来会影响驾照积分、保险费率,甚至影响未来考公、政审,更重要的是,这种“侥幸心理”一旦养成,容易在其他交通行为上放松警惕,埋下更大安全隐患。
我的建议很明确:
✅ 主动了解所在城市的限行政策;
✅ 养成出车前核对尾号的习惯;
✅ 被罚后理性应对,该申诉申诉,但更要反思;
✅ 别指望“没人管”“下次注意”,执法只会越来越严。
交通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守法开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
别让一次疏忽,变成钱包和信誉的双重损失,从今天起,把限行当回事,才是真正的老司机。
限行被拍了怎么办?罚多少?能申诉吗?一次说清别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朋友小李跟我吐槽,早上赶着送孩子上学,一不留神开进了限行区域,结果当天下午就收到了三条短信:“您于XX时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