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履行和不能履行哪个严重
法律解析: 一般来说,不能履行相对更严重一些,但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拒绝履行和不能履行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严重程度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形和后果来综合判断。 拒绝履行通...
一、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哪个严重
诈骗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严重程度需依具体案情判断。
从法定刑上看,诈骗罪更严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其法定刑分为三档,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法定刑分两档,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过,具体案件中,如果诈骗罪数额较小,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涉及金额巨大、造成严重后果、存在多次实施等情形,此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可能处罚更重。所以,需结合实际案件的各种因素判断二者的严重程度。
二、诈骗金额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量刑
在诈骗金额无法确定时,量刑不能单纯依据数额,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首先,会考量诈骗行为造成的后果。若给被害人带来严重精神伤害、导致企业破产等重大损失,即便金额不明,也会加重处罚。例如诈骗行为致使被害人自杀或引发群体性事件,属于情节恶劣,量刑时会从重。
其次,看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采用暴力、胁迫、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手段诈骗,相较于普通诈骗手段,会被认定社会危害性更大,量刑也会更重。
再者,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包括犯罪动机、是否惯犯等。若犯罪人多次实施诈骗,即便单次金额难以确定,也表明其主观恶性深,改造难度大,量刑会更严厉。
最后,结合其他证据和情节。如是否有、立功、坦白等情节。有自首、立功表现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坦白且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的,也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总之,会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确保量刑公平合理。
三、诈骗案中的中间人怎么才能构成犯罪
诈骗案中的中间人是否构成犯罪,关键在于其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从主观方面看,若中间人明知实施诈骗行为人的诈骗意图,仍积极参与,帮助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或者协助传递诈骗信息等,具备的故意,可能构成犯罪。例如,中间人知晓诈骗分子以虚假项目骗取他人钱财,还帮忙宣传该项目的真实性,引诱他人投资,这种情况下中间人有主观故意。
客观行为方面,中间人实施了对诈骗活动起到实质性帮助的行为,会构成犯罪。比如为诈骗分子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转移赃款、提供作案工具等。若中间人只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介绍双方认识,未参与后续诈骗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
另外,如果中间人在得知诈骗行为后,没有及时阻止或举报,反而继续参与,为诈骗活动提供便利,也会构成犯罪。总之,只有当中间人主观上有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帮助诈骗的行为,才会构成诈骗犯罪。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哪个严重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一、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哪个严重 诈骗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严重程度需依具体案情判断。 从法定刑上...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