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踩坑还伤征信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X天,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问题:我什么...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收到一条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短信,内容写着:“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配图还附了一张看似真实的短信截图——字体、格式、落款都像模像样,有人吓得立刻点开链接准备还款,结果发现不对劲;也有人压根没贷过款,却莫名“被逾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类“农行贷款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顺便聊聊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应对。
首先得明确一点:不是所有看起来像银行发的短信,就一定是银行发的。现在的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伪造短信、冒充客服、搭建假网站一条龙服务,普通人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招,尤其是涉及“逾期”“征信”这种敏感词,人一紧张,判断力就容易打折扣。
我建议大家先冷静三秒,做三个动作:
第一,别急着点链接!那些短信里带的“立即还款”“查看详情”之类的短链接,99%是钓鱼网站,点进去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银行卡被盗刷。
第二,自查贷款记录。如果你确实办过农行的贷款(比如网捷贷、微捷贷、个人经营贷等),可以登录农行官方App或拨打95599客服电话核实还款状态,如果没有贷过款,那这条短信十有八九是诈骗。
第三,看短信发送号码。正规银行短信通常通过统一的服务号发送,比如农行是1069095599,如果你收到的是普通手机号或者乱七八糟的虚拟号段,基本可以判定为伪基站或群发诈骗信息。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虽然没主动申请贷款,但可能因为身份证信息泄露,被人拿去做了“冒名贷款”,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你的征信会被无辜拉黑,甚至面临催收骚扰。
所以啊,看到“贷款逾期”短信,千万别慌,更别病急乱投医,保持清醒,查证源头,才是王道。
以案说法:
去年杭州一位王女士收到一条“农行贷款逾期”短信,显示她有一笔3万元的消费贷已逾期28天,还附上了所谓的“还款通道”,她从未在农行办过贷款,一开始以为是恶作剧,可后来连续几天收到类似短信,甚至接到自称“银行法务部”的电话,威胁要起诉她。
王女士越想越怕,差点按对方指引操作转账“解冻账户”,幸好她及时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她的身份证曾在某次网购中被泄露,不法分子利用她的身份信息,在第三方平台伪造了一份虚假贷款合同,并用技术手段群发仿冒短信进行恐吓式催收。
公安机关抓获了犯罪团伙,涉案人员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诈骗罪被依法判刑,而王女士也通过法律途径撤销了不实征信记录,避免了更大损失。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信息泄露+精准话术+心理压迫=新型金融诈骗套路。而受害者往往是在恐惧中一步步落入圈套。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若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相关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核查并更正。
律师总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贷款逾期”短信,情绪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记住四个关键词:不信、不点、不转、要查。
真正的银行不会通过短信链接催收,更不会要求你转账到私人账户,凡是让你“紧急处理”“否则起诉”的,八成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发现问题尽早申诉维权。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只有当你既懂规则、又敢较真,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信用与尊严。
最后提醒一句:你不怕事,事才不敢找你。遇到问题别硬扛,也别瞎操作,找个靠谱的法律专业人士问问,花不了多少钱,但能少走很多弯路。
农行贷款逾期短信突然来了?别慌!搞清真相才能避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收到一条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短信,内容写着:“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