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信用卡还完没逾期过,为什么征信还是出问题了?
** 很多人以为,只要按时还清网贷和信用卡,从未逾期,征信记录就一定完美无瑕,但实际上,即便你从未拖欠还款,征信报告仍可能因为某些“隐形操作”受到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征信“雷...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账户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咯噔”一下,冷汗瞬间冒出来,是不是自己忘了哪笔钱没还?征信要黑了?会不会被起诉?
别急,先深呼吸。
作为执业十几年、经手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律师,我告诉你:不是每条“逾期通知”都值得你连夜转账!很多时候,那根本不是银行发的,而是骗子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
咱们今天不聊复杂的法条堆砌,也不搞术语轰炸,就用大白话,带你扒一扒那些藏在“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
真正的贷款机构,尤其是银行或正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催收上是有严格流程的。不会一上来就威胁“起诉”“拉黑征信”,更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就把你吓住。
真正合法合规的催收,是分阶段的:
而你看那条让你心跳加速的短信——
“【XX金融】警告!您的借款已逾期90天,即将上报央行征信,点击链接立即处理!”
注意关键词:“警告”、“立即上报”、“点击链接”……
这基本可以判定:高概率是诈骗!
为什么?因为正规金融机构从不通过短信附链接让你还款!这是铁律,所有还款操作必须通过官方App、官网或线下柜台完成,确保资金安全与身份验证。
更危险的是,这种链接往往伪装成银行页面,诱导你输入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一旦提交,卡里的钱可能瞬间被转走,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我还记得去年代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王女士就是被这样一条短信骗了。
她收到一条自称“微粒贷”的逾期通知,说她有一笔8000元贷款未还,逾期27天,再不处理就要起诉,短信里还有一个链接,写着“一键还款 避免诉讼”。
王女士平时确实用过微信借钱,但她记得已经还清了,可看到“起诉”两个字,脑子一懵,怕影响孩子上学(她儿子正在申请留学签证),赶紧点进链接,按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和收到的验证码。
结果呢?不到三分钟,她卡里3.6万元被分四笔转走,等她意识到不对,再打所谓“客服电话”,早就关机了。
这就是典型的“精准诈骗”,骗子利用你对征信的恐惧、对法律后果的不了解,制造紧迫感,逼你在慌乱中犯错。
以案说法:
王女士报案后,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个假冒“微粒贷”的钓鱼网站服务器在境外,但通过资金流向追踪,锁定了国内两名“跑分”团伙成员,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责令退赔部分损失。
但要注意——被骗的钱很难全额追回,即便抓到人,钱也早就洗白了,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
在这个案子里,我们提出的关键辩护点是:
王女士主观上无过错,她基于合理信赖点击链接,且从未主动泄露信息;而相关平台在反诈预警机制上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封禁仿冒链接,虽然不能直接追责平台,但此案推动了某支付机构优化了短信风控模型。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账户、可疑交易等采取重新实名核验、限制功能、暂停服务等必要措施。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律师总结:
兄弟姐妹们,记住一句话: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用一条短信来通知你。
当你收到“逾期”短信时,请务必做到“三不”:
✅不慌—— 情绪稳定是防骗第一步;
✅不点—— 所有带链接的还款提示一律视为可疑;
✅不回—— 别回复“TD”退订,那可能是确认你是活跃用户,反而引来更多骚扰。
正确的做法是:
👉 打开你常用的贷款App,自查还款状态;
👉 拨打官方客服热线(注意:是从官网查的号码,不是短信里的);
👉 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冻结账户、报警,并向银保监会投诉。
信用很重要,但安全更重要。
别让骗子用你最在乎的东西,牵着你走下深渊。
我是张律,一个总在深夜回复当事人消息的老律师。
愿你每一次打开手机,看到的都不是惊吓,而是安心。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账户已严重逾期,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