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应届生错过秋招有多难受”的话题上了热搜,引发近5万人留言并参与讨论。 置顶的微博内容是一位博主分享的经验帖,主要谈及的是秋招的重要性。 据许多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和社会公认的“金九银十”求职季,秋招的优先级貌似远高于其他。 首先,秋招给予求职者更长的准备时间。秋招季一般从9月开始,持续三个月,直到11月结束;而春招只在每年的3月和4月。至于社招,虽然没有确定的期限,但若持续没有入职机会,“毕业即失业”的现状也会带给毕业生们很强烈的挫败感。 同时,秋招期间的招聘机会更多。2020年,参与秋招的公司多达1500家。据统计,大部分优质公司会在秋招季招满80%以上的岗位空缺,剩余岗位才会通过春招及社招渠道完成补充。而部分招聘需求量不大的企业,只需一次秋招即可满足要求,因此会放弃春招和社招。 其次,秋招期间,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较小。 由于许多毕业生会因为考研、考公等选择放弃秋招,这也给了参与秋招的毕业生更多的求职机会。而随着考试结束,考试失利的同学会大批量流入春招,而春招的岗位数量又远低于秋招,再加上毕设、答辩等毕业压力,春招期间的毕业生会承受巨大压力。 更重要的是,管培岗是秋招专有的岗位,如京东、腾讯、欧莱雅宝洁玛氏等管培岗位都集中在秋招时期,这种毕业就能月薪上万、高管带教、海外轮岗的求职机会在春招和社招时期都很难实现。 秋招被普遍认为是求职条件最宽松的时期,一旦进入社招阶段,求职者的项目经历、工作经验等就成了求职的必要条件。而毫无经验的毕业生又无法满足企业“具备能直接运作在该岗位的经验,并带来成果和业绩”的要求。 由此看来,错过秋招仿佛就是错过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没有通过秋招进入“大厂”,那好工作就注定与你无缘了。 然而,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该博主是在贩卖求职焦虑,应届生找工作本就不易,对于那些已经全身心投入却依然没有拿到理想offer的毕业生来说,看到这些内容,只会徒增焦虑。 求职时把握时机固然重要,但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也不得不考虑。 事实上,许多毕业生理想中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招聘对象更多集中在985、211等重点大学,具备相关实习经验且专业成绩优异的毕业生们。 而对于大部分双非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来说,入职名企的门槛很高。尽管通过秋招能有接触到名企的机会,但名额也十分有限,且招聘岗位一般为程序员、销售、运营、电商客服等,与大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无法匹配。 例如在美团,清华北大毕业的校招生不会占用校招名额指标。华为则有自己的目标院校列表,大部分为985、211高校,双非院校中只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三所院校。 同时,毕业生在校招时承受的压力并不小,且校招生offer被毁约事件频发。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1年高校毕业生突破900万人,其中25.4%的毕业生期待进入IT互联网行业,位居期待行业排行榜榜首,占比接近排在其后的三个行业总和。 高额薪资和发展潜力,使百余万毕业生趋之若鹜,也制造了极度不平衡的供需关系,就算有各种“黑历史”,仍有数不胜数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在等着进入大厂。 这些知名互联网企业每年通过面试的候选人数量远高于其最终录取数量,只有当校招生们收到单独面试通知,才意味着自己被从候选池中“被捞”了,获得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机会。 校招生从面试通过到正式入职企业,中间还要面临若干个环节。Offer call、录用意向书、两方协议、三方协议、以及劳动合同,而毕业生们只能祈祷在任何一个环节,自己都不要被放弃。 然而,就算已经签订三方协议,企业也可以随时毁约,若协议中并无相关约定,校招生们很难拿到赔偿,同时也会因此错过之后的春招。 因此,就算没有错过秋招,应届生们的就业焦虑仍难以得到缓解。 美团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孙凌表示,为缓解毕业生就业焦虑,如今社会上冒出许多所谓针对大学生求职的相关培训,而培训内容不过就是如何写出一份好的简历,包括排版、字体,甚至如何编造实习经历等等,似乎这样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但实际上,HR看到的都是由软件将相关字段提炼出来,标准化的简历格式。而其最关注的是学校和专业,其次是实习、项目、获奖经历等。 HR会着重看求职者简历中的实习经历是否体现出个人创造的价值、具体做的工作;而关于所获奖项,是否有足够的含金量,比如“5/400”、“1/200”等等。 因此,如果学历不足,想要弯道超车,那么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想办法提升个人的真实能力,并通过一些渠道表现出来,比如大赛、创业、实践项目等等,从而赢得被名企接受的机会。 孙凌表示,比如,针对新媒体运营岗,大多公司不会拒绝一个来自三本学校,运营过数十万用户、有成功操盘经验的应届生。 在孙凌看来,应届生最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避免“投机取巧”,这样才是缓解焦虑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