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到三无产品只能自认倒霉?手把手教你维权索赔!
什么是“三无产品”?遇上它如何索赔? “三无产品”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无生产厂名称的劣质商品,它们可能潜伏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甚至街边小店中,轻则货不对板,重则危害健康(如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网上买了个便宜小家电,结果收到货一看——没商标、没厂家、没合格证,说明书还是手写的,烧了两天就冒烟,想找客服?店铺直接关了,气不打一处来,可又不知道该找谁赔,赔多少?是不是只能自认倒霉?
别急,这种情况不是没救!作为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见过太多消费者因为“三无产品”吃了哑巴亏,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什么是三无产品,遇到后怎么维权,能赔多少钱,关键三步走,让你从被动变主动!
先说结论:当然违法!而且是明令禁止的!
所谓“三无产品”,通俗讲就是没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没有生产厂家和厂址、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商品,这类产品往往成本极低、质量堪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很多人以为“便宜没好货”,买了就算踩坑,但法律上,这根本不是“货不对板”的问题,而是经营者涉嫌欺诈或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的违法行为。
你不是“买得便宜”,你是被当成了试错的“小白鼠”。
维权的前提是证据,你现在要立刻做几件事:
没有证据,再合理的诉求也很难被支持。
先找商家协商赔偿
直接联系卖家,说明产品是三无,要求退货退款,并主张合理赔偿(如交通费、误工费等),态度要坚定,但别情绪化,很多商家怕差评或平台处罚,会主动退钱。
协商不成,就投诉
一旦查实是三无产品,市场监管局可以对商家处以罚款、下架商品,甚至吊销执照。
仍不解决?直接起诉!
别觉得打官司麻烦,现在法院有“小额诉讼程序”,标的额在一万元以下的案子,一审终审、流程简化、最快一个月结案,你只需要准备好证据,写个起诉状,去被告所在地或收货地法院立案就行。
这类案件胜诉率极高!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比如明知是三无还当正品卖),你可以主张:
“退一赔三”,最低赔偿500元。
举个例子:你花299元买了个三无吹风机,虽然它只值几十块,但你有权要求:
如果产品造成人身伤害,还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179条,索赔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去年,杭州一位王女士在某社交平台直播间买了台“进口嫩肤仪”,价格499元,收到货后发现机器没有中文标识、无生产信息,充电时突然发烫,导致她面部一度烫伤。
她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去医院就诊,保留所有票据,随后向市监局举报并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商家销售无标识、无合格证明的电子产品,构成欺诈;且产品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导致人身损害。
最终判决: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是只有贵重商品才值得维权,哪怕几百块,法律也撑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要求退货、更换或修理。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侵权责任。
很多人遇到三无产品,第一反应是“算了,就几块钱”,可正是这种“算了”,纵容了无数黑心商家继续坑人。
你要明白:
👉 你维权,不只是为了那几百块赔偿;
👉 你是在推动市场更干净、消费更安心;
👉 你每一次较真,都是在为整个消费者的尊严投票。
下次再买到三无产品,别沉默。
保存证据、依法索赔、该出手时就出手。
你不是麻烦制造者,你是规则守护者。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但只要你站起来,它一定会为你撑腰。
——一名坚持为普通人发声的律师
买到三无产品怎么办?维权难、赔偿少?律师教你3步拿回损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网上买了个便宜小家电,结果收到货一看——没商标、没厂家、没合格证,说明书还是手写的,烧...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