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贷款逾期短信怎么写?发错一条可能惹官司!
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的短信?语气生硬、措辞吓人,甚至带点威胁味儿,作为车主,看到这种信息心里一紧;可作为律师,我更担心的是——这类短信,很可能已经违法了。...
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让人心里一紧的催收短信?“再不还钱就上门”、“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影响子女考公考编”……这些话术听着吓人,但其实很多都踩了法律红线,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有人被短信逼得睡不着觉,也有人因乱发催收信息被告上法庭,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银行或金融机构到底该怎么写逾期贷款催收短信,才能既合法合规,又能真正推动还款?
先说一个现实:逾期确实不该,借款人有义务按时履约,但催收行为本身,也必须守规矩,很多人以为,只要欠了钱,怎么催都行,大错特错!
催收短信的本质是提醒+沟通工具,不是情绪宣泄,更不是威胁恐吓,一条合格的催收短信,应该做到三点:
举个正面例子: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好,您尾号8866的贷款已逾期45天,当前欠款本金+利息合计¥18,760,为避免影响信用记录及产生额外费用,请尽快通过手机银行APP或拨打客服955XX办理还款,如需协商,请致电专属客服XXX-XXXX-XXXX,感谢您的配合。
你看,这短信没一句狠话,但压力感自然存在——它靠的是事实和后果提醒,而不是情绪操控。
去年我代理了一起典型的侵权纠纷案,当事人张先生因生意周转临时逾期三个月,某消费金融公司连续三天给他发类似短信:
“再不还钱,我们直接去你老家贴大字报!”
“你儿子在读重点中学吧?要不要我们去学校聊聊?”
“已报警立案,三天内不处理将追究刑事责任。”
张先生精神高度紧张,一度出现失眠焦虑,最后委托我起诉该公司侵犯人格权和隐私权,法院审理后认定:含有明显威胁、泄露家庭成员信息,超出合理催收边界,构成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侵害,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给我很大触动,很多机构觉得“催得狠才有效”,殊不知,一次违法催收可能换来更大的损失——不仅是赔偿,还有品牌声誉崩塌、监管处罚接踵而至。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催收行为必须遵守以下核心规定:
换句话说,哪怕你是正规持牌金融机构,也不能打着“维权”的旗号干违法的事。
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写催收短信才对?
我的建议是——用专业代替情绪,用服务替代压迫。
真正有效的催收,不是让人害怕,而是让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愿意主动沟通、寻求解决方案,你可以强调后果,但要基于事实;你可以表达 urgency(紧迫感),但不能制造恐惧。
记住一句话:每一次催收,都是客户关系的最后一次修复机会,处理得好,能挽回信任;处理不好,不仅收不回钱,还可能把自己送进被告席。
所以啊,别再发那些“不还钱就让你社会性死亡”的短信了,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既保护借款人应有的尊严,也保护你自己不踩雷。
毕竟,法律从不支持“以恶制恶”,真正的专业,永远藏在克制与分寸里。
银行逾期催收短信怎么写才合法又有效?发错一条可能惹官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收到过那种让人心里一紧的催收短信?“再不还钱就上门”、“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影响子女考公考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