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发来调解短信是真的吗?别急着点链接,先看这几点!
“律师,我前阵子信用卡/网贷没按时还,这两天突然收到一条‘调解中心’发来的短信,说可以帮我协商还款、减免利息,还给了个链接让我点进去登记信息,这到底是真是假?会不会是诈骗?” 说实话,这个问题问...
前几天深夜,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多年好友阿强发来的消息:“兄弟,实在扛不住了……房贷已经连着三个月没还,银行天天催,我都快崩溃了,你能借我点钱先垫上吗?下个月发奖金一定还你。”
看到这条信息,我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因为不想帮,而是瞬间意识到——这事儿,远不止“借不借钱”这么简单。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结婚我还当过伴郎,可现在,他贷款逾期、信用崩盘,而我一旦出手相助,会不会把自己也拖进法律泥潭?更关键的是,如果我真借了钱,他还不上怎么办?友情会不会因此破裂?甚至,我有没有可能被当成“共债人”或“协助逃债”的角色?
说实话,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的第一反应都是“情义为先”,二话不说就转账,但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想告诉你:在情感冲动之前,请先冷静三分钟,搞清楚背后的法律风险。
很多人以为:“我又不是借款人,我只是好心帮忙还款,能有什么问题?”
错!现实中,有不少案例就是因为“代还款”操作不当,导致帮忙的人反被追责。
如果你用自己的账户直接向银行转账,并备注“代某某偿还贷款”,这笔资金虽然来源于你,但在银行系统里可能被记录为“债务履行行为”,一旦日后朋友翻脸不认账,或者银行认为你们存在“债务转移”或“担保合意”,你就可能被卷入诉讼,甚至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
更危险的是,有些朋友在逾期后已经被列入征信黑名单,甚至面临资产查封,这时候你给他打钱,万一被法院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或“协助逃避执行”,轻则资金被冻结,重则涉嫌妨碍执行公务。
帮可以帮,但方式必须合法合规。
不要直接替他还贷,优先考虑“借款协议”
如果你真想救急,最稳妥的方式是:和他签一份书面借款协议,写明金额、用途、还款期限、利息(哪怕象征性写0.01%),并保留转账凭证,这样既保护友情,也明确法律关系——你是出借人,不是共同债务人。
避免用你的名义去和银行打交道
切记!不要以你的名义申请展期、协商还款计划,也不要让银行误以为你愿意承担债务,哪怕你说“我是他亲戚,想帮着沟通一下”,都可能被录音作为“愿意承担责任”的证据。
提醒他主动面对,而非逃避
很多人逾期后选择失联、换号、躲债,结果越拖越严重,大多数银行对首次逾期、非恶意拖欠的客户都有“宽限期”“分期重组”等救济机制,你应该劝他主动联系银行,说明困难情况,申请延期或重组贷款,而不是等到被起诉才后悔。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替闺蜜还了8万车贷,当时两人说得好好的:“你先垫上,我年底分红就还。”
结果呢?小林用自己的卡直接转给了银行,没有留任何书面证据,半年后闺蜜失联,银行却把小林当成“实际还款人”调取了流水,后来原借款人申请破产,银行竟反过来起诉小林,要求确认其为“事实上的债务承担者”。
虽然后来我们通过聊天记录和证人证言艰难证明了这是“代偿借款”,但整整打了三年官司,光律师费就花了四万多,小林最后拿回本金,但友情没了,精力耗尽,悔不当初。
你看,一次“讲义气”的转账,差点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民法典》第679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 意思是:光口头说“借你钱”不算数,必须实际交付+有证据。
《民法典》第552条:第三人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并通知债权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表示愿意加入债务,债权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其愿意承担的债务范围内和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
→ 这就是“债务加入”!哪怕你只是说了一句“这钱我来想办法”,也可能被视为愿意共同还债。
《民事诉讼法》第242条: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他人不得转移、隐藏被执行人的财产。
→ 如果你明知对方已被执行,还偷偷打钱给他,可能构成“协助隐匿财产”。
朋友有难,伸手帮扶是人性的光辉,但在这个法治社会,情感不能替代规则,善意也不能豁免风险。
真正的帮助,不是盲目掏钱,而是用理性的方式守住底线:
✅ 借钱要签协议
✅ 转账要留痕
✅ 不替人背债
✅ 不参与逃避责任
你可以做那个雪中送炭的人,但别让自己成了别人债务风暴里的牺牲品。
下次再收到类似短信,不妨先回一句:“哥们儿,别慌,咱们坐下来聊聊,怎么合法合规地解决。”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也是真正的智慧。
法律从不反对善良,但它永远保护清醒的人。
朋友银行贷款逾期发来求助短信,我该帮他吗?帮了会惹上法律责任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前几天深夜,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多年好友阿强发来的消息:“兄弟,实在扛不住了……房贷已经连着三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