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信发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几点,避免被套路坑惨了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收到了一条来自“新疆农信”的短信,内容大意是:“您在新疆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短信看着挺正规,带编号、有姓名,甚至还有...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笔贷款逾期了,还附了个链接让我赶紧还款,这到底是真的还是诈骗啊?”——说实话,这类问题现在太常见了,一条看似普通的“贷款逾期”短信,背后可能藏着大坑,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跟你聊聊这条短信背后的门道,帮你理清思路、避开陷阱。
首先得明确一点:不是所有“贷款逾期”的短信都真实可信,现在诈骗手段升级了,很多不法分子会伪装成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用“逾期提醒”当诱饵,诱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甚至直接转账,一旦中招,轻则信息泄露,重则账户被盗、钱财受损。
那遇到这种短信,我们该怎么做?记住下面这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别急着点链接。
凡是短信里带链接,尤其是短网址(bit.ly、t.cn 这类),一律视为高危信号,正规银行或金融平台绝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让你直接还款或查账,真要操作,你也得自己打开官方App或官网去查。
第二,核实贷款状态。
如果你确实有贷款,先别慌,打开你当初申请贷款的那个平台App,登录账户查看还款记录和待还金额,如果系统显示一切正常,那这条短信大概率是假的,如果你记不清有没有这笔贷款,建议直接拨打该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注意:不是短信里的号码,而是官网公布的号码)进行核实。
第三,警惕“征信影响”恐吓话术。
很多诈骗短信会写:“您的贷款已逾期,即将上报征信,影响您未来买房买车!”这是典型的恐吓套路,征信上报不是随便来的,必须经过正式催收流程,而且只有持牌金融机构才有权限上报,普通人不会因为一条短信就被“秒上征信”。
第四,检查手机号是否被冒用。
你根本没贷过款,却收到逾期通知,这种情况可能是身份信息被盗用了,建议你尽快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征信中国”App查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看看是否有未知的贷款记录,如果有,立刻报警并申请异议处理。
第五,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无论是真是假,这条短信都要截图保存,如果是诈骗,可以向工信部举报(12321)、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是正规机构发错信息,也可以据此主张侵权责任。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突然收到一条“某某银行贷款逾期”短信,称他有一笔8万元贷款未还,还附了一个“还款入口”,张先生当时正在外地出差,心里一慌,点进去填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结果卡里3万多元瞬间被转走,后来查明,这个所谓的“银行”根本是伪造页面,短信也是伪基站发送的,我们最终通过技术溯源和银行流水锁定嫌疑人,追回部分损失,并推动运营商加强了短信过滤机制,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恐慌是骗子最好的帮手,冷静核查,才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通过窃取或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违者将依法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一条“贷款逾期”短信,可能是提醒,也可能是陷阱,作为普通人,我们不需要懂太多法律术语,但一定要有基本的风险意识:不轻信、不点击、不转账、先核实,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会用恐吓式短信催收,更不会让你通过链接还款,如果你不确定,打个官方电话,花五分钟确认,远比事后补救来得值,你的冷静,就是最坚固的防线。
下次再收到类似短信,不妨深呼吸一下,对自己说一句:“我不慌,我有办法。”——这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法律素养。
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被假逾期坑惨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律师,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笔贷款逾期了,还附了个链接让我赶紧还款,这到底是真的还是...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