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怎么借钱?这些法律风险你必须知道!
微信借钱的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 微信借钱的常见方式 微信借钱通常有两种方式: 微信转账:直接向对方转账借款,但缺乏书面凭证。 微信红包:金额较小,容易被认定为赠与而非借款。...
现在打开微信,经常会看到"快速放款""0抵押贷款"之类的广告,让人心动不已,作为律师,我必须提醒大家:微信贷款看似方便,实则暗藏诸多法律风险!今天我就带大家深入了解微信贷款的那些事儿。
微信贷款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产品;二是私人或非正规机构通过微信朋友圈、群聊发布的借贷信息,前者相对正规,后者则风险极高!
高利贷风险:很多微信贷款年利率远超36%的法律红线,有的甚至高达100%以上!一旦陷入,利滚利会让借款人难以脱身。
信息泄露风险:为获得贷款,借款人往往需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通讯录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或其他违法活动。
暴力催收风险:逾期后,借款人可能面临电话轰炸、恐吓威胁、甚至PS不雅照片群发通讯录等暴力催收手段。
诈骗风险:常见的有"先交保证金""刷流水"等骗局,骗子收到钱后直接消失。
2022年,我的当事人小王因急需资金周转,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个"贷款专员",对方承诺"无抵押、秒放款",但要求小王先支付3000元"风险评估费",小王转账后,对方又以"银行流水不足"为由要求再转5000元,当小王意识到被骗时,对方已将他拉黑,更糟的是,几天后小王的亲朋好友都收到了以他名义借钱的诈骗信息——他的通讯录已被泄露!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微信贷款需谨慎!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骗取贷款罪。
优先选择正规渠道:银行贷款、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是最安全的选择。
核实放贷方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是否具备金融业务资质。
警惕"零门槛"贷款:任何要求提前支付费用、提供通讯录权限的贷款都可能是陷阱。
保留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都是维权的重要证据,务必妥善保存。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或遭遇暴力催收,立即报警并寻求法律帮助。
资金紧张时保持冷静比快速拿到钱更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远离微信贷款陷阱,如果您有相关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咨询专业律师。
微信怎么贷款?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微信贷款真的靠谱吗? 现在打开微信,经常会看到"快速放款""0抵押贷款"之类的广告,让人心动不已,作为律师,...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