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子女抚养权的规定是什么

普法百科2小时前2

一、民法典对子女抚养权的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对子女抚养权有如下规定: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这是考虑到该阶段子女对母亲的生理和情感需求,母亲抚养通常更有利于子女成长。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背景、道德品质等因素,以确定哪一方抚养更有利于孩子。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因为此时子女已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尊重他们的意愿有助于保障其健康成长。

此外,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同时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二、没有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处理

若没有抚养权的一方不给抚养费,可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首先,双方可尝试协商解决。当事人可直接与对方沟通,了解其不支付抚养费的原因,如因经济困难,可协商调整抚养费数额或支付方式。

其次,若协商无果,有抚养权的一方可依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双方是通过法院判决或调解离婚,且判决书或调解书中已明确抚养费的支付,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

此外,若对方拒不执行判决,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构成。根据法律规定,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如离婚协议、法院判决书、抚养费支付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

三、夫妻双方都患有精神病离婚时孩子谁来抚养

夫妻双方都患有精神病,离婚时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判定会从保障孩子权益出发。

依据法律规定,法院判决抚养权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由于双方都有精神病,通常不适合直接抚养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考虑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能力且愿意抚养,法院一般会予以支持。

若祖父母、外祖父母无法抚养,其他愿意担任的个人或者组织,需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也可承担抚养责任。

若没有合适的个人来抚养孩子,民政部门会担任孩子的监护人,将孩子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进行养育。

总之,夫妻双方都有精神病时,孩子抚养权通常不会判给他们,而是会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确保孩子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对子女抚养权的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分享举报
北京关于抚养权如何判
« 上一篇2小时前
变更抚养权可以调解吗
下一篇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