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赖借钱不还怎么办?微信聊天记录能当证据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张口借钱,说得情真意切:“就借两万,下个月发工资立马还!”你心一软,转了账,结果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催一次,他推一次,“最近手头紧”“再宽限几天”,最后干脆装失联,你心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半年,消息不回、电话拉黑,连朋友圈都屏蔽你了?更气人的是,对方不是没钱,照样吃喝玩乐晒旅游照,你心里憋屈得慌,可又不知道这钱还能不能要回来。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又没打借条,他赖账我也没办法。”
别急着认栽,在今天这个人人用手机聊天的时代,哪怕一张纸质借条都没有,你手机里的那些微信对话、转账记录、语音消息,很可能就是法院认可的关键证据。

我就见过一个案子:王姐借给同事三万块救急,对方说“周转一个月”,结果两年都没动静,王姐一开始觉得“都是熟人,写什么借条”,结果真到要钱时,对方一句“那是你给我的赠与”直接把她怼懵了,后来她来找我咨询,我把她的微信聊天一条条捋下来——有明确借款金额、有约定还款时间、还有多次催款记录,再加上银行转账凭证,证据链完整得像教科书一样,最后法院判决全额支持,一分不少全回来了。
所以你看,关键不是有没有借条,而是你有没有保留好“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
现在很多人借钱靠微信转账,随口一句“帮我顶一下”、“先拿去用”,听着像是帮忙,但只要后续沟通里能体现出“这是借款、将来要还”,法律上就能站得住脚。
那到底哪些聊天内容算数?
✅ 明确提到“借”、“还”、“利息”、“什么时候还”这些关键词;
✅ 对方承认欠款,比如回一句“我知道欠你钱,但现在真困难”;
✅ 你多次催款,对方没有否认,只是拖延或求宽限;
✅ 转账备注写清用途,借款”、“应急款”等。
这些细节堆起来,就是你在法庭上的底气。
也不是所有聊天都能作数,比如你说“上次给你那笔钱记得还啊”,对方沉默不回,这种单方面陈述就不够力,必须是双方互动中,对方明确认可债务的存在。
还有一个重点:电子数据要保存原始载体,别以为截图就够了,开庭时法官要看的是你手机里的原始聊天记录,不能删也不能改,所以从现在起,别手贱清理聊天记录,尤其是涉及金钱往来的对话,宁可多占点内存,也别让证据“消失”。
如果你已经决定走法律程序,建议做两件事:
第一,把相关聊天记录做个公证,现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线上办理电子数据保全,花几百块,把证据固定下来,防止对方事后说“这不是我发的”。
第二,尽快起诉,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那天起算,比如你最后一次催款他不理,三年内必须行动,否则赢了理也输了官司。
去年我代理的一个案件特别典型,当事人小陈借给表哥五万元装修房子,微信转的,没打借条,当时对方说“年底一定还”,结果一年过去音信全无,小陈来咨询时手里只有一段语音:“哥,你啥时候能还我那五万?我孩子上学要用钱。”对方回:“我现在手头紧,再等等。”
就这么一句话,配上之前的转账记录和几次文字催款,我们整理出完整的证据链提交法院,对方出庭时狡辩说是“家庭资助”,但我们指出:亲属之间大额资金往来若无明确赠与意思表示,应推定为借贷,最终法院采信了微信语音和聊天记录,判决对方限期偿还本金及逾期利息。
这个案子说明,哪怕没有白纸黑字的借条,只要证据扎实,照样能把钱要回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第九条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可以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录音等电子数据,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认定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也就是说,微信聊天不仅是“聊天”,它可能是你维权路上最重要的那一块拼图。
朋友们,借钱本是情分,但老赖伤人伤得最深,面对拖欠不还的人,不要忍气吞声,也不要冲动威胁,而是冷静收集证据,依法维权。
记住四句话: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自动替你讨回公道,但只要你愿意拿起法律武器,每一段真实的对话、每一笔清晰的转账,都在默默为你发声。
别让信任变成被 exploitation 的缺口,也别让善良成为别人眼中的软弱,该要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老赖借钱不还,微信聊天记录能当证据吗?怎么追回来最有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半年,消息不回、电话拉黑,连朋友圈都屏...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