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和定金到底有什么区别?一字之差可能让你亏大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签合同、买东西需要交钱的情况,比如租房、买车、装修等等,这时候,商家或对方可能会让你交“定金”或“违约金”,看似一字之差,实际法律后果天差地别! 搞不清楚,可能让你白白损失一大笔...
朋友聚个会,一时冲动“试了一口”,结果被查了,会不会直接判刑?还是说只有长期吸毒、贩毒的人才会进监狱?很多人对“吸毒怎么判”这件事其实一知半解,甚至觉得“我又没卖毒品,自己吸个爽,顶多拘留几天”,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多年的刑事辩护律师的身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讲清楚:吸毒到底怎么判?法律的红线在哪里?一次两次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情况会从轻,哪些会加重?

咱们先说结论:单纯的吸毒行为本身,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
听到这儿你可能松了口气——哦,原来不坐牢啊,别急,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吸食、注射毒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只要你被查到吸毒,哪怕只是“第一次、就一次”,也会面临至少拘留+罚款的行政处罚,而且这个记录是永久留档的,影响你以后考公、参军、出国签证,甚至某些私企背调都会被卡住。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真正危险的是——很多涉毒案件,都不是单纯“吸一口”这么简单,一旦牵扯到以下几种情况,立刻从行政违法升级为刑事犯罪:
所以你看,法律的刀,从来不是只砍向“毒贩子”的,普通人一个不小心,踩了边界,就会万劫不复。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23岁,大学毕业刚工作半年,某天在KTV聚会,朋友递来一根“电子烟”,说“加料的,提神”,他好奇尝了一口,当晚就被便衣警察连人带物带走。
尿检阳性,查获残留物经鉴定含合成大麻素(属于国家列管毒品),起初警方按治安案件处理,拟拘留15天,但后续调查发现,包厢是他订的,且监控显示他不止一次提供这种“电子烟”给朋友吸——虽然他坚称“没收钱,就是分享”。
检察机关以容留他人吸毒罪提起公诉,法院认定他在6个月内三次提供吸毒场所和毒品,构成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他哭了:“我只是想合群,我不知道那也算‘提供’……”
可法律不会因为你“不懂”就网开一面,一次侥幸,换来人生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
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
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一次容留多人吸食、注射毒品,或两年内多次容留他人吸毒的,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处罚。
作为律师,我见过太多年轻人因为一时好奇、跟风、缓解压力,走上涉毒歧路,他们不是坏人,只是对法律太无知,对后果太轻视。
我想告诉你三句话:
法律不是恐吓你的工具,而是保护社会底线的盾牌,别等到手铐戴上才后悔。
如果你或身边人已有吸毒倾向,请立刻寻求专业帮助:全国戒毒咨询热线 010-66266611,或前往正规医院成瘾医学科就诊。
自由的前提,是守法,清醒的人生,从拒绝第一口开始。
吸毒被抓会坐牢吗?一次吸和多次吸有什么区别?,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聚个会,一时冲动“试了一口”,结果被查了,会不会直接判刑?还是说只有长期吸毒、贩毒的人才会进监狱?很多人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